瞢
意思解释
瞢
méng基本解释
①目不明。
②昏愦;愚昧。
③昏暗;晦暗。
④烦闷。
⑤惭愧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会意。小篆字形。本义:目不明。
2.同本义。
甘枣之山有草焉,名曰萚,可以已瞢。(已:治好)
瞢眊(形容老眼昏花);瞢眩(昏乱;头昏眼花)
one's eyes are obscure;
3.晦暗无光貌 。
瞢暗(谓昼夜未分,混沌不清的样子)
dim; dusky;
4.懵懂;迷糊不清 。
瞢昧(糊涂;无知);瞢然(懵懂;糊里糊涂的样子);瞢滞(糊涂固执)
confused;
5.通“梦”。
dream;
国语辞典解释
瞢
méng详细解释
形
1.眼睛看不清楚的样子。
《说文解字 · 苜部》:“瞢,目不明也。”唐 ·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青白其眼,瞢而前行。”
2.晦暗不明。
《楚辞 · 屈原 · 天问》:“冥昭瞢暗,谁能极之。”唐 · 柳宗元《唐铙歌鼓吹曲 · 战武牢》:“命之瞢,卑以斮。”
3.羞愧的。
《文选 · 左思 · 魏都赋》:“有腼瞢容,神惢形茹。”
4.忧闷。
《左传 · 襄公十四年》:“不与于会,亦无瞢焉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瞢
méng详细解释
1.《书》视力模糊不明。
青白其眼,瞢而前行(唐‧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)。
2.《书》昏暗不明。
冥昭瞢暗,谁能极之(《楚辞‧屈原‧天问》)。
3.《书》愚昧;昏聩。
时京僚瞢于时务,谤讟繁兴,原疏排斥众议,言之剀切(《清史稿‧卷一〇七‧选举志二》)。
外语翻译
- eyesight obscured; to feel ashamed
- sich beschämt fühlen (V)
- vue obscurcie, avoir hont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木空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謨中切,𡘋木平聲。《說文》:目不明也。《文中子・魏相篇》:孰謂齊文宣瞢,而善揚遵彥也。
义又,晦也。揚子《太𤣥經》:瞢,隂征南,陽征北,物失明,莫不瞢瞢。
又,《廣韻》:武登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彌登切,𡘋默平聲。又,《集韻》:忙肯切,默上聲。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母亙切,默去聲 —— 義𡘋同。
义又,不光明也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眂祲掌十煇之法,六曰瞢。【註】日月瞢瞢無光也。《楚辭・天問》:冥昭瞢闇,誰能極之。【註】言日月晝夜淸濁晦明也。
又,《博雅》:慚也。一曰悶也。《左傳・襄十四年》:戎子駒支對士匄曰:不與於會,亦無瞢焉。左思〈魏都賦〉:有靦瞢容。【註】瞢,愧也。〇【按】瞢俗作懵懜,《正韻》瞢同懵;讀若孟,攺莫更切,非。
又,《集韻》:莫結切,音蔑 —— 亦目不明也。或作𦱛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眉庚切 —— 與盲同。《山海經》:甘棗山有草,名蘀,可以已瞢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莫鳳切 —— 與夢同,澤名。《周禮・夏官・職方氏》:荆州其澤藪曰雲瞢。《爾雅・釋地》作雲夢。《前漢・班固敘傳》:令尹子文初生,棄於瞢中。【註】雲瞢,澤也。瞢同「夢」。
又,《集韻》:謨蓬切;《正韻》:莫紅切,𡘋音蒙 —— 雲瞢,李軌讀平聲。《正韻》:《左傳》、《漢書》夢字有二音,則瞢字亦宜通用。
义《說文》本作𥊄,从𦫳、从橫目、从䀏。䀏,目數搖也。《六書正譌》:䀏卽眩字,會意,通用夢。別作矒懵𡘋非。
注解
〔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目部。
〔𥊃〕字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从、罒、冖、目。
〔𥊃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undefined] ⑴ 同“瞢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木空切頁碼第114頁,第5字續丁孫
𥊄
異體瞢
目不明也。从𥄕从䀏。䀏,目數搖也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木空反頁碼第299頁,第3行,第1字述
目不明也。從𥄕,從䀏。䀏,目數揺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木空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577頁,第2字許惟賢第258頁,第2字
目不明也。
段注《周禮》眡祲。六曰瞢。注云:日月瞢瞢無光也。按《小雅》。視天夢夢。夢與瞢音義同也。又《左傳》。亦無瞢焉。《小爾雅》。瞢,慙也。此引伸之義。
从𥄕。从䀏。䀏,目數搖也。
段注𥄕䀏皆不明之意。木空切。古音在六部。《廣韵》武登切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