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罷的意思解释

罒部15画上下结构U+7F77

罒部

15画

10画

上下结构

LCEX

WLIBP

LKRR

60212

U+7F77

252215425113535 竖、横折、竖、竖、横、撇折、点、竖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撇、竖弯钩、撇、竖弯钩

𠐌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停,歇。~休。~工。~課。~市。~論(打消了打算)。~筆(停止寫作)。

免去,解除。~免。~官。~職。~黜。

完了,畢。吃~飯。

详细解释

1.會意。从網,从能。表示用網捕住有賢能的人。“網”在字的上部楷書多寫作“罒”。本義:罷官;免去;解除。

2.同本義。

可以官之無事者,去器之無用者。 《呂氏春秋 · 仲冬》竇太后大怒,乃逐 趙綰、 王臧等。 《史記 · 魏其武安侯列傳》聞君官意,我抱漢川湄。 李白《贈漢陽輔錄事二首》徐階相里居。 《明史 · 海瑞傳》復請之,吾輩無生理,而主讞者亦各去。 清 · 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
罷謝(辭官去職);罷歸(辭職或免官歸裏)

dismiss from office;

3.遣返,遣歸 。

罷散(遣散);罷遣(遣散;放遣)

send back;

4.停止。

於是酒。 《史記 · 魏公子列傳》

罷休;罷兵(停止戰爭);罷手(停止;住手);罷業(停業;罷工);罷戰(停戰;停止爭鬥)

stop; cease;

5.完畢。

歸國。 《史記 · 廉頗藺相如列傳》及反,市,遂不得履。 《韓非子 · 鄭人買履》曾教善才服。 唐 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並序)》

吃罷了飯;罷散(謂結束)

finish;

6.廢除;取消。

鹽鐵、酒榷、均輸,所以進本退末。 《鹽鐵論 · 本議》

罷棄(廢除);罷廢(廢棄)

abolish;

7.歸,返回 。

罷出(退出);罷朝(帝王退朝或臣子罷朝退歸)

return;

1.表示失望、憤恨,常疊用。

罷!罷!這樣的媳婦以後必敗壞門風。

2.另見 ba;pí。

ba

基本解释

同“吧”。

详细解释

助词

1.用在句末,表示勸告、請求、期望。

老王,算了罷;你夠累了,睡罷;你明天再來罷。

2.用在句末,表示疑問,帶有揣測的意味。

這孩子好罷?

3.用在句末,表示估量。

他也許見過罷;演員們就要演出了罷。

形容词

1.品行不端 。

罷士(品行不端的人);罷民(不從教化、惡劣的人)

unvirtuous;

2.另見 bà;pí。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疲”,累。

越南字释义

同“𬙞”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遣放有罪的人。

《说文解字 · 网部》:“罢,遣有罪也。”

2.停止。

罢工、欲罢不能。

3.免除、废止。

罢免、罢官。

4.终了。

《楚辞 · 屈原 · 离骚》:“时暧暧将罢兮,结幽兰而延伫。”

1.完毕。

吃罢、做罢。

2.表示时间,相当于“時”、“後”的意思。

唐 · 杜甫《怀旧》诗:“老罢知明镜,悲来望白云。”

表示失望、忿恨,常叠用。

《清平山堂话本 · 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张员外道:‘罢!罢!这样媳妇久后必被败坏门风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劳乏、困倦。

《淮南子 · 俶真》:“神尽而形有余,故罢马之死也,剥之若槁 。”《文选 · 贾谊 · 过秦论》:“兵革不休,士民罢敝。”

ba

详细解释

用于句末,用法同“吧”(二)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停;歇。

罢课、善罢甘休、决不罢手。

2.免除或解除(职务)。

罢官、罢职、罢免。

3.完毕。

说罢就走、刷罢锅,洗罢碗。

详细解释

《书》劳乏;疲倦。通“疲”。

罢乏、罢民、罢敝。

b

详细解释

1.用在句末,表示请求的语气。

还给我罢!。

2.用在句末,表示指使的语气。

既然你那么需要,拿去罢!。

3.用在句末,表示同意的语气。

事情就这样说定了,好罢!。

4.用在句末,表示推测的语气。

明天是周末,你会来罢?。

5.用在句末,表示感叹的语气。

成事不说,算了罢!。

6.用在句中,表示停顿的语气。∥也作“吧”。

明天去罢,不好;不去罢,也不好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cease, finish, stop; give up
  • mit etwas aufhören (V)
  • cesser de faire qch, stopper, destituer, (particule)​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网部 )

廣韻》:薄蟹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部買切,𡘋𢞎說文》:遣有罪也。从罔、能。言有賢能而入罔,卽貰遣之。周禮》曰:議能之辟。

又,《玉篇》:休也、巳也。易・中孚》:或鼓或罷。左傳・襄三十年》:皆自朝布路而罷。論語》:欲罷不能。

又,《廣韻》:甫靡切;《集韻》:補靡切,𡘋音彼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韻會》:皮駕切,音與杷同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符羈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蒲糜切,𡘋音皮 —— 疲,或作罷。玉篇》:極也。周禮・秋官・大司𡨥》:以圜土聚敎罷民。【疏】罷謂困極罷弊。禮・少儀》:師役曰罷。【註】罷之爲言勞也。

又,《楚辭・大招》:誅譏罷只。【註】罷,駑也。史記・平原君傳》:臣不幸有罷癃之疾。

又,《集韻》:攀糜切,音披 —— 罷辜,磔牲以祭。

又,《集韻》:羆,或省作罷。詳羆字註。

又,《集韻》:拍逼切,音堛 —— 同「副」。副,判也。或作罷。

又,《正韻》:補買切,音擺 —— 閩人呼父爲郎罷。顧况詩:兒餒郎罷。

唐韻正》:罷音皮,皮音婆 —— 凡經傳中罷倦之罷、罷休之罷,皆讀婆;今人音皮而誤,又𣸸一蒲蟹反,至土音又轉而爲蒲怕矣。

注解

〔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网部

〔罷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à、ba、pí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罒、能

〔罷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網,从能。表示用網捕住有賢能的人。“網”在字的上部楷書多寫作“罒”。本义是罷官;免去;解除。

〔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à] ⑴ 停,歇⑵ 免去,解除⑶ 完了,畢 [ba] ⑴ 同“吧”。 [pí] ⑴ 古同“疲”,累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下反切薄蟹切頁碼251頁,第17

𦋼

異體

𦋼遣有辠也。从网、能。言有賢能而入网,而貰遣之。《周禮》曰:「議能之辟。」

附注徐灝注箋:「許意『入网』猶犯罪也。有賢能而犯罪,則貰其罪而罷遣之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四反切步買反頁碼645頁,第1行,第1

𦋼遣有罪也。從网、能。言有賢能而入网,即貰遣之。《周禮》曰「議能之辟」是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下反切薄蟹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1423頁,第7許惟賢623頁,第13

𦋼遣有辠也。

段注引伸之爲止也。休也。《周易》。或𡔷或罷。《論語》。欲罷不能。《周禮》有罷民。鄭曰:民不愍作勞。有似於罷。《齊語》有罷士,罷女。韋曰罷,病也。無作曰病。按罷民,罷士謂偷惰之人。罷之音亦讀如疲。而與疲義殊。《少儀》。師役曰罷。鄭曰:罷之言疲勞也。凡曰之言者,皆轉其義之詞。

从网能。

段注會意。薄蟹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讀如婆。《論語》音杷。

网,辠网也。

段注依《韵會》補四字。

言有賢能而入网。卽貰遣之。《周禮》曰:

段注《大司寇》職文。

議能之辟是也。

段注說會意之恉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