壴
士部9画上下结构U+58F4
外语翻译
- (arch.) tambou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中句切;《集韻》:冢庾切,𡘋音紵 —— 𨻰樂也。又借作豎立之豎。見《韻寶》。
义《正字通》:豈字之譌。《說文》豈,陳樂立而上見也。从屮、从豆。附士部,非。
注解
〔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士部。
〔壴〕字拼音是zh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十、豆、;、吉、䒑。
〔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ù] ⑴ 陈列乐器。⑵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中句切頁碼第152頁,第14字續丁孫
𧯛
異體壴
陳樂立而上見也。从屮从豆。凡壴之屬皆从壴。
附注郭沫若《卜辭通纂》:「(壴)乃鼓之初文也。象形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陟具反頁碼第388頁,第4行,第1字述
陳樂立而上見也。從屮、豆。凡壴之屬,皆從壴。
鍇注臣鍇曰:「豆,樹鼓之象;屮,其上羽葆也。象形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中句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818頁,第3字許惟賢第363頁,第8字
陳樂立而上見也。
段注謂凡樂器有𧇽者豎之。其顚上出可望見。如詩禮所謂崇牙,《金部》所謂鎛鱗也。《厂部》曰:屵,岸上見也。亦謂遠可望見。
从屮豆。
段注豆者,豎也。豎,堅立也。豆有骹而直立。故侸豎从豆。壴亦从豆。屮者,上見之狀也。艸木初生則見其顚。故从屮。中句切。四部。
凡壴之屬皆从壴。
白话解释
壴,架设击鼓台,将鼓架立起,上端的装饰物就可以看见。字形由“屮、豆”会义。所有与壴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壴”作边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