柝
意思解释
柝
tuò基本解释
①古代打更用的梆子:“朔气传金~”。
②古同“拓”,开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木,橐声。本义:巡夜打更用的梆子。
2.同本义。
夕击柝而比之。 鲁击柝闻于 邾。 抱关击柝而不以为寡。 大夫击门,士击柝。 朔气传金柝。 留击柝者。
柝击(击柝巡夜);柝汲(巡夜和汲水。泛指劳作)
watchman's clapper;
3.象声词 。
柝柝。
clang;
动词
1.判,分开 。
柝居(分家,分居)
divide;
2.通“拓”。开拓。
廓四方,柝八极。 武皇帝攘四夷广土柝境,面数千里。
柝境(开拓境域)
open up;
国语辞典解释
柝
tuò详细解释
名
◎旧时巡夜人打更所敲击的木梆。
南朝梁 · 无名氏《木兰诗》二首之一:“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”清 · 孔尚任《桃花扇 · 第三五出》:“栖鸟频叫,击柝连声,女墙边,侧耳听。”
重门击柝。
动
◎开拓。
《淮南子 · 原道》:“廓四方,柝八极。”汉 · 王符《潜夫论 · 救边》:“武皇帝攘夷柝境,面数千里。”
外语翻译
- watchman's rattle
- bois pour battre les veille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他各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闥各切,𡘋音託。《說文》作𣔳𣟄,判也。夜行所擊者。《易・下繫》:重門擊柝以待暴客。《左傳・哀七年》:魯擊柝,聞于邾。徐鉉曰:謂判兩木夾于門爲機,相擊以警夜也。今荒城多叩鼓以持更,蓋其遺制。
注解
〔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柝〕字拼音是tu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斥,五行属木。
〔柝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橐声。本义是巡夜打更用的梆子。
〔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uò] ⑴ 古代打更用的梆子:“朔气传金~”。⑵ 古同“拓”,开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他各切頁碼第186頁,第7字續丁孫
𣔳
異體柝
判也。从木㡿聲。《易》曰:「重門擊𣔳。」
附注段玉裁注:「土裂曰𡍩,木判曰𣔳……自專以𣔳為擊𣔳字,而𣔳之本義廢矣。」《集韻・鐸韻》:「𣔳,或作柝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他作反頁碼第465頁,第2行,第2字述
判也。從木㡿聲。《易》曰:「重門擊𣔳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柝亦𣔳也,故云判。《春秋左傳》曰:『魯擊柝聞於邾。』謂判兩木夾于門爲機,相擊以警夜也,今荒戍多叩鼓以持更,葢其遺象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他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006頁,第3字許惟賢第444頁,第1字
判也。
段注土裂曰𡍩。木判曰𣔳。二字今可用。今人從手作拆。甚無謂也。自專以𣔳爲擊𣔳字。而𣔳之本義廢矣。
從木。㡿聲。
段注他各切。五部。按此古音也。以今語言讀之。則丑格切。
易曰:重門擊𣔳。
段注《繫辭傳》文。按𣟄下引易重門擊𣟄,𣟄之本義也。引經言轉注也。此引易擊𣔳者,𣟄之借字也。引經言假借也。易有異文。兼引之而六書明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