叓
又部7画上下结构U+53D3
外语翻译
- affair, matter; work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玉篇》:古文事字。註見亅部七畫。
注解
〔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又部。
〔叓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shì、l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𰀉、又。
〔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ì] ⑴ 同“事”。㈡ [lì] ⑴ 同“吏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力置切頁碼第1頁,第6字續丁孫
叓
異體吏
治人者也。从一从㕜,㕜亦聲。
鉉注徐鍇曰:「吏之治人,心主於一,故从一。」
附注按:古文字事、使、史、吏本為一字,後分化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『吏』字的造字本義,係於『史』字豎畫的上端分作兩叉形,作為指事字的標志,以別於史,而仍以『史』字為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連致反頁碼第23頁,第1行,第1字述
治人者也。從一,從史,史亦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吏之理人,心主於一也,書曰:『克肩一心。』史者,爲君之使也。凡言亦聲,備言之耳,義不主於聲,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力置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3頁,第2字許惟賢第2頁,第1字
治人者也。
段注治與吏同在第一部。此亦以同部曡韵爲訓也。
从一。从史。
段注此亦會意也。天下曰从一大。此不曰从一史者。吏必以一爲體。以史爲用。一與史二事。故異其詞也。史者,記事者也。
史亦聲。
段注凡言亦聲者,會意兼形聲也。凡字有用六書之一者。有兼六書之二者。力置切。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