棋
意思解释
棋
qí基本解释
◎文娱项目的一类,亦特指“棋子”象~。围~。~盘。~道。星罗~布。举~不定(喻拿不定主意)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(形声。从木,其声。本义:古时通称博奕的子为棋) 同本义 棊,博棊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五簙或谓之棊。——《方言》 故行棊者。——《淮南子·泰族》。注:“谓六博也。” 休与之山,其上有石焉,名曰帝台之棋。——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。注;“博棋也。” 尧造围棊,以教子丹朱,或云 舜以 子商均愚,故作围棊教之。——《博物志》 山出棋置。——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 又
棋枰(棋盘);棋子(一种干粮);象棋;国际象棋;围棋;跳棋。
chess or any board game;
动词
◎下棋 。
棋功(下棋造诣);棋仙(指棋艺高超,以弈棋为乐的人);棋名(棋艺卓越的名声)
play chess;
国语辞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chess; any game similar to chess
- Schach (S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同上(同「棊」)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居之切,音基。《集韻》:根柢也。或作檱。《史記・律書》:萬物根棋。
注解
〔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棋〕字拼音是q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其,五行属木。
〔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í] ⑴ 文娱项目的一类,亦特指“棋子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渠之切頁碼第191頁,第18字續丁孫
棊
異體棋
博棊。从木其聲。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作棋。」
蔣注《世本》:堯造圍棊,丹朱善之。
蔣注《路史》:堯生丹朱,驁狠娼克。帝悲之,為制弈棊,以閑其情。
蔣注《博物志》:堯作圍棊,以教丹朱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虔知反頁碼第485頁,第7行,第1字述
博棊。從木其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棊者,方正之名也,古通謂博弈之字爲棊,故樗蒲之子用木爲之也。按《楚辭》:『菎蔽象棊有六博。』注謂以菎玉作簙箸也,即今樗蒲馬也。象棊以象牙飾棊,今樗蒲矢亦四棊也,故曰以六箸行六棊爲六博。《韓子》:秦昭王使人以鈎梯上華山,以松柏爲博箭,長八寸是也。《春秋左傳》曰:『弈者舉棊不定,不勝其偶。』《山海經》曰:『帝臺之棊,五色而文,大如鶉卵』是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渠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055頁,第2字許惟賢第465頁,第2字
簙棊。
段注《竹部》曰:簙,局戲也。六箸。十二棊。
從木。其聲。
段注渠之切。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