碁
石部13画上下结构U+7881
国语辞典解释
碁
详细解释
◎“棋”的异体字。
外语翻译
- chess; any game similar to chess
- jeu d'échecs, jeu de Go (japonais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渠之切 —— 同「棊」,圍碁也。揚子《法言》:圍碁擊劒,反目眩𠛬。註詳木部八畫。
注解
〔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石部。
〔碁〕字拼音是qí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其、石。
〔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í] ⑴ 同“棋”。《集韻•之韻》:“棊,或作碁,通作棋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渠之切頁碼第191頁,第18字續丁孫
棊
異體棋
博棊。从木其聲。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作棋。」
蔣注《世本》:堯造圍棊,丹朱善之。
蔣注《路史》:堯生丹朱,驁狠娼克。帝悲之,為制弈棊,以閑其情。
蔣注《博物志》:堯作圍棊,以教丹朱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虔知反頁碼第485頁,第7行,第1字述
博棊。從木其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棊者,方正之名也,古通謂博弈之字爲棊,故樗蒲之子用木爲之也。按《楚辭》:『菎蔽象棊有六博。』注謂以菎玉作簙箸也,即今樗蒲馬也。象棊以象牙飾棊,今樗蒲矢亦四棊也,故曰以六箸行六棊爲六博。《韓子》:秦昭王使人以鈎梯上華山,以松柏爲博箭,長八寸是也。《春秋左傳》曰:『弈者舉棊不定,不勝其偶。』《山海經》曰:『帝臺之棊,五色而文,大如鶉卵』是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渠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055頁,第2字許惟賢第465頁,第2字
簙棊。
段注《竹部》曰:簙,局戲也。六箸。十二棊。
從木。其聲。
段注渠之切。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