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
意思解释
了瞭
liǎo基本解释
①明白,知道。明~。一目~然。
②完结,结束。完~。~结。
③在动词后,与“不”、“得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。看不~。办得~。
④与“得”、“不得”前后连用,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。那还~得!
详细解释
动词
1.象形。从子,无臂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。初生的婴儿,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。本义:束婴儿两臂。
2.手弯曲。
了,尥也。从子无臂象形。 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紾缚不直伸者曰了戾。
了尥(手腿弯曲,引申指二物纠结绞缠不直伸的样子)
(of hand)bend;
3.假借为“憭”、“悟”。懂得,明白其意思。
嫌人不了。 虽神气不变,而心了其故。
了法(领悟法理);了得事(懂行);了利(清楚,明白);了然(明白,清楚)
understand;
4.结束,了结。
小乔初嫁了。
了还(了却,偿还);了局(结局;结束);了了(了结了);了劣(了账;了结);了休(终止,了结)
end;
形容词
1.聪敏,颖慧。
小而聪了,大未必奇。 了,快也。秦曰了。
了慧(聪明);了干(精明干练)
wise;
2.清楚,明晰 。
了利(清楚;明白);了辩(对答清楚敏捷)
clear;
3.明亮,光亮。
收到一片秋香,清辉了如雪。
light;
副词
1.完全,全然——与“无”、“不”连用,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,表示范围,相当于“完全[没有]”、“完全[不]” 。
了无恐色;了不相涉;了不可得(到最后也得不到)
entirely;
2.放在动词之后,与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 [used after a verb as a complement with“得”or“不”to indicate possibility or finality]。
办得了;你来得了来不了?
3.另见 le。
了瞭
le基本解释
①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,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。写完~。
②助词,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,表示变化,表示出现新的情况。刮风~。
详细解释
助词
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,表示完成 。
我已经问了老王;人老了,身体差了;头发白了;这双鞋太小了。
used after the verb or adj. to indicate completion;
语气词
1.表示肯定语气 。
明天又是星期六了;要过新年了,人们都很高兴
indicates future certainty;
2.表示促进或劝止 。
快躲了;别吵了!闪开了!
indicates the speeding up or stopping;
3.表示感叹语气 。
好了!别闹了!
indicates interj.;
4.另见 liǎo。
越南字释义
了
1◎同“𣱾”。
了
2◎同“疗”。
国语辞典解释
了瞭
liǎo详细解释
动
1.明白、懂得。
宋 · 陆游《醉歌》:“心虽了是非,口不给唯诺。”
一目了然。
2.完毕、结束。
《老残游记 · 第一九回》:“今日大案已了,我明日一早进城销差去了。”
不了了之、责任未了。
副
1.完全。与否定语“不”、“無”等连用。有“一点也不……”的意思。
了无新意、了无生趣。
2.与“得”、“不”等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。
办得了、写不了。
形
◎聪明、慧黠。
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
了瞭
le详细解释
助
1.置于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结束。
宋 · 苏轼《念奴娇 · 大江东去》词:“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”
到了、天黑了、吃了再走。
2.置于句末或句中停顿处。表示不耐烦、劝止等意思。
走了,还谈这些干什么?、别哭了,事情会好转的。、好了,吵了一天还不够!
两岸词典解释
了瞭
liǎo详细解释
1.结束;完结。
没完没了、不了了之、心愿已了。
2.用在动词后面,与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性。
受得了、做得了、花不了这么多钱。
3.全部;完全(多用在否定句)。
了无生趣、了无痕迹、了无新意。
4.明白;清楚。同“瞭”。
了解、一目了然、了然于心。
5.姓。
了瞭
le详细解释
1.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,表示动作或性质、状态等变化已完成。
到了、我下了班就去找你、她生了一场大病、他最近胖了很多。
2.用在句中或句尾停顿处,表示禁止、劝阻或命令的语气。
别哭了、好了,别再骂他。
3.用在句中或句尾停顿处,表示情况发生变化。
天黑了、下雨了,带把伞再出门、都九月天了,还这么热。
4.用在句中或句尾停顿处,表赞叹、感叹的语气。
你这么做也太欺负人了、太棒了!我以你为荣。
外语翻译
- to finish; particle of completed action
- Perfektsuffix, Satzendepartikel: Veränderung (S)
- (utilisé après un verbe ou un adjectif pour marquer l'accomplissement d'une action), (mis à la fin d'une phrase pour marquer un changement ou une évidence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盧鳥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郎鳥切;《正韻》:盧皎切,𡘋聊上聲。《增韻》:決也。《廣韻》:慧也,曉解也。《後漢・孔融傳》:融年十二聰慧。陳煒曰:小而了了,大未必奇。又,《宋書・戴法興傳》: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,得法興,使爲之。
义又,訖也,畢也。《晉書・傅毅傳》:天下大器,非可稍了,而相觀每事欲了;生子癡,了官事,官事未易了也。杜甫詩:岱宗夫如何,齊魯靑未了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了,快也。秦曰了。
义又,秦吉了,鳥名。《仇池筆記注》:似鸚鵡,腦有肉冠,能言笑。
注解
〔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亅部。
〔了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iǎo、le,独体字,五行属火。
〔了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从子,无臂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。初生的婴儿,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。本义是束婴儿两臂。
〔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iǎo] ⑴ 明白,知道⑵ 完结,结束⑶ 在动词后,与“不”、“得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⑷ 与“得”、“不得”前后连用,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㈡ [le] ⑴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,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⑵ 助词,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,表示变化,表示出现新的情况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盧鳥切頁碼第490頁,第11字續丁孫
了
尦也。从子無臂。象形。凡了之屬皆从了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吕曉反頁碼第1142頁,第2行,第1字述
尦也。從子無臂,象形。凡了之屬,皆從了。
鍇注臣鍇曰:「尦音鳥,㫄無輔了尦然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盧鳥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972頁,第2字許惟賢第1290頁,第9字
尦也。
段注尦,行脛相交也。牛行腳相交爲尦。凡物二股或一股結糾紾縳不直伸者,曰了戾。《方言》。軫,戾也。郭注。相了戻也。《淮南・原道訓》注,楊倞《荀卿》注,王砅《素問》注,段成式《酉陽雜組》及諸書皆有了戾字。而或妄改之。《方言》曰:佻,縣也。郭注。了佻,縣物皃。丁小反。按他書引皆作了𠄏。亦卽許之了尦也。叚借爲憭悟字。
从子無臂。象形。
段注象其足了戾之形。盧鳥切。二部。
凡了之屬皆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