雌
意思解释
雌
cí基本解释
①母的,阴性的,与“雄”相对。~性。~花。~雄。
②〔~黄〕矿物,橙黄色,可做颜料,古时用来涂改文字,如“信口~~”(随意讥评)。
③柔羽。
详细解释
1.形声。从隹( zhuī ),此声。从“隹”,表示与鸟有关。本义:母鸟。引申为母的。
2.母鸟,能产卵的鸟。
听凤皇之鸣,以别十二律,其雄鸣为六,雌鸣亦六。
a female, the female of bird;
3.女性 。
雌威(女子发怒时显示的威风)
woman;
4.两虹同时出现,位于外侧,光带色彩较暗淡,古称雌虹,又名“霓”,今称副虹 。
雌蜺(虹有二环时,外环色彩暗淡曰雌);雌虹(副虹)
the second rainbow;
形容词
1.母的 。
雌花;雌兔。
female;
2.柔弱 。
雌弱(细小柔弱);雌没答样(没精打采)
soft;
动词
1.张露,露出。通“龇” 。
雌牙(露出牙齿;笑);雌牙扮齿(裂开嘴笑)
show;
2.叱人曰雌 。
挨雌;雌了一头灰(没头没脑地训斥了一顿)
shout;
国语辞典解释
雌
cī详细解释
名
1.母鸟。
《说文解字 · 隹部》:“雌,鸟母也。”《诗经 · 小雅 · 小弁》:“雉之朝雊,尚求其雌。”
2.特称女性。
唐 · 李白《双燕离》诗:“憔悴一身在,孀雌忆故雄。”
3.形容声音柔细。
唐 · 韩愈《病中赠张十八》诗:“雌声吐款要,酒壶缀羊腔。”宋 ·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 · 卷七》:“韩魏公声雌,文潞公步碎。”
形
1.阴性的、母的。与“雄”相对。
雌雄、雌蕊、雌兔。
2.柔弱的。
《淮南子 · 原道》:“是故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。”汉 · 高诱 · 注:“雌,柔弱也。”
动
◎通“齜”。参见“雌牙露嘴”条。
外语翻译
- female; feminine; gentle, soft
- weiblich; feminin
- femell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䧳
《唐韻》:七移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七支切,𡘋音姕。《說文》:鳥母也。从隹、从此。《詩・小雅》:誰知烏之雌雄。
义又,《廣韻》:牝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以雌以雄。《史記・司馬相如・上林賦》素雌〔註〕:《索隱》曰:素雌,猿之雌者。餘詳雄字註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千西切,音妻。《集韻》:牝也。《莊子・齊物論》:猿猵狚以爲雌。
注解
〔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隹部。
〔雌〕字拼音是c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此、隹,五行属金。
〔雌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隹( zhuī ),此声。从“隹”,表示与鸟有关。本义是母鸟。引申为母的。
〔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í] ⑴ 母的,阴性的,与“雄”相对⑵ 〔~黄〕矿物,橙黄色,可做颜料,古时用来涂改文字,如“信口~~”(随意讥评)。⑶ 柔羽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此移切頁碼第113頁,第4字續丁孫
雌
異體䧳
鳥母也。从隹此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千思反頁碼第296頁,第3行,第2字述
鳥母也。從隹此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此移切古音第十五、十六部頁碼第572頁,第9字許惟賢第256頁,第7字
鳥母也。从隹。此聲。
段注此移切。十五十六部。
白话解释
雌,小鸟之母。字形采用“隹”作边旁,“此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,由「隹」、「此」二字構成。從隹,示其為鳥禽類。從此,聲符,注明音讀。楷書承之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