𨾦
隹部13画左右结构U+28FA6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處脂切;《集韻》:稱脂切 —— 𡘋同「鴟」。《說文》:𨿠也。从隹、从氐。餘詳鳥部鴟字註。
注解
〔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隹部。
〔𨾦〕字拼音是ch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氐、隹。
〔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ī] ⑴ 同“鴟”。《説文•隹部》:“𨾦,𨿠也。从隹,氐聲。鴟,籀文𨾦从鳥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處脂切頁碼第112頁,第13字續丁孫
𨾦
𨿠也。从隹氐聲。
鴟
異體𩿍、𩿨、𩿒
籀文𨾦从烏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嗔肌反頁碼第294頁,第3行,第2字述
𨿠也。從隹氐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今俗猶呼爲鷂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294頁,第3行,第3字述
籒文𨾦從鳥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處脂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568頁,第5字許惟賢第254頁,第5字
𨿠也。
段注今江蘇俗呼鷂鷹。盤旋空中。攫雞子食之。《大雅》云:懿厥哲婦。爲梟爲鴟。莊周云:鴟得腐鼠是也。《爾雅》有鴟鴞,怪鴟,茅鴟。皆與單言鴟者各物。
从隹。氐聲。
段注處脂切。十五部。
籒文鴟。从鳥。
段注今多从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