𨿡
隹部16画左右结构U+28FE1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殊倫切,音純 —— 䳺屬。《玉篇》亦作鶉。
注解
〔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隹部。
〔𨿡〕字拼音是chú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享、隹。
〔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ún] ⑴ 同“鶉”。《説文•隹部》:“𨿡,䨄屬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常倫切頁碼第112頁,第27字續丁孫
𩁛
異體𨿡
䨄屬。从隹𦎫聲。
附注鈕樹玉校錄:「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十五及殷敬順《列子釋文》引作『䳺鶉也。』鶉,《說文》作𩁛。」《篇海類編・鳥獸類・隹部》:「𩁛,䳺𩁛(鵪鶉)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是倫反頁碼第295頁,第6行,第3字述
䨄屬也。從隹𦎧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常倫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571頁,第3字許惟賢第255頁,第7字
䨄屬也。
段注按《說文》或言屬。或言別。言屬而別在焉。言別而屬在焉。言䨄屬則𨿡非䨄也。焦氏循曰:《說文》隼下云:一曰鶉字。鶉卽鷻省。《輈人》。鳥旟七斿以象鶉火。鳥隼爲旟。則鶉火之鶉卽鷻。《左傳》童謡鶉之賁賁。下舉鶉火證之。則詩之言奔奔者,當亦是鷻。惟有縣鶉兮。毛特訓爲小鳥。乃爲䳺鶉也。按《内則》有鶉羹,詩貆特鶉皆謂食物。
从隹。𦎧聲。
段注常倫切。十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