夹
意思解释
夹夾
jiā基本解释
①从两旁钳住。使劲儿~住。
②两旁有物限制住,在两者之间。两山~一水。~峙。
③搀杂。~生饭。~杂。
④夹东西的器具。竹~子。~剪。卷( juǎn )~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左右二人从两边辅助中间一个人。本义:从左右两方相持,从两旁限制。
2.同本义。
夹,持也。从大挟二人。会意。 尔曷不夹介又我周王。 左右夹佩。 怀为夹。 使吾二婢子夹我。 夹大铁椎。 两竿夹揭。
夹拥(左右围抱)
press from both sides;
3.栽插在物体的两边。
墙下当官道,依前夹竹篱。
press from both sides and fix;
4.带;沿靠。
夹江傍山。
夹江(濒临江水,沿着江水);夹单(夹放在手本第一幅里的单帖)
bring; along;
5.辅佐。
五侯九伯,女实征之,以夹辅周室。
夹辅(共同辅佐);夹介(犹言辅佐);夹助(辅助);夹持(犹夹辅,匡助)
assist;
6.掺杂;混杂。
又夹百千求救声。
夹和(乱七夹八);夹叙夹议(边叙述边议论)
mix; mingle;
形容词
1.处在两旁的。
引申为凡物在左右之称。 圉人夹牵之。 夹岸复连沙,枝枝摇浪花。 夹岸数百步。 高柳夹堤。 送者夹岸。
夹道子(狭窄的巷道、胡同);夹发(从左右两路同时出兵);夹拥(左右围抱); 夹岸(水流的两岸;堤岸的两边)
place in between and secure;
2.从两面来的 。
夹击;夹攻。
from both sides;
名词
1.钳夹用具。
笄夹。 则以笄夹取之。 见叶梵书一夹。
夹讯(用夹棍逼供审讯);夹拶(用夹子夹手指的酷型);夹剪(夹取物件的工具,铁制,形似剪刀,但无锋刃,头宽而平)
clip; tongs; hanger;
2.通“铗”。剑把。
天子之剑,以……周、 宋为镡, 韩、 魏为夹。 诸侯之剑,…以豪桀士为夹。
sword; sabre;
3.另见 jiá;gā。
夹夾
jiá基本解释
◎两层的衣服。~衣。~被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双层的(衣被等)。
御袷衣。
夹衣(双层的衣服。指有里、有面的衣服);夹衫(双层的衣服);夹布子(月经带);夹被摩疼(喻指没有抓住要害)
double-layered; lined;
2.次,副贰 。
夹辂(帝王的副车);夹车(袷辂)
second;
3.衬。在里面托上层 。
夹囊(夹层佩囊。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)
line;
4.另见 gā;jiā。
外语翻译
- be wedged or inserted between
- Falter (S), Hieb (S), kürzen, stutzen (V), kneifen (V), Jia (Eig, Fam), etwas zwischen etwas stecken, etwas einklemmen , liniert, liniiert
- pincer, insérer, tenir qch sous le bras, mêler, mélanger, aisselle, pincer, insérer, tenir qch sous le bras, mêler, mélanger, pince, épingl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古狎切;《韻會》:訖洽切,𡘋音甲 —— 左右持也。《書・多方》:爾曷不夾介乂我周王。《左傳・僖二十六年》:夾輔成王。
义又,近也。《書・梓材》:懷爲夾。【註】懷遠爲近也。
义又,兼也。呂温〈狄仁傑頌〉:潛授五龍,夾日以飛。
义又,梵夾。《通鑑》:唐懿宗於禁中設講,自唱經,手錄梵夾。
义又,鉗夾,巧言膠固也。柳宗元〈乞巧文〉:膠如鉗夾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吉協切;《正韻》:古協切,𡘋音頰 —— 傍也、把也。夾弓,見《周禮・夏官》〔註〕:往體多來體寡曰夾。
义又,劒夾。陶弘景《刀劒錄》:商孔甲採牛首山鐵,鑄一劒,銘曰夾。
又,《集韻》:檄頰切,音協。《說文》:俜也。
义又,姓。《前漢・藝文志》有《夾氏春秋》。
义又,同「狹」。《後漢・東夷傳》:東沃沮,其地東西夾,南北長。
义《六書正譌》:从二人、从𡗕省。二人對輔于肘𡗕之下,會夾意。
注解
〔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大部。
〔夾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iā、jiá、gā,嵌套结构,可拆字为大、从。
〔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ā] ⑴ 從兩旁鉗住⑵ 兩旁有物限制住,在兩者之間⑶ 攙雜⑷ 夾東西的器具㈡ [jiá] ⑴ 雙層的(衣被等)㈢ [gā] ⑴ 〔~肢窩〕腋下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古狎切頁碼第342頁,第18字續丁孫
夾
持也。从大俠二人。
附注王筠句讀:「大,受持者也;二人,持之者也。」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象二人相向夾一人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苟掐反頁碼第834頁,第1行,第2字述
持也。從大、俠二人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古狎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967頁,第2字許惟賢第860頁,第3字
持也。
段注持者,握也。握者,搤也。搤者,捉也。捉物必以兩手。故凡持曰夾。《左傳》曰:夾輔成王。古多叚俠爲夾。《公羊》注曰:滕薛俠轂。
从大㚒二人。
段注㚒各本作俠。俠者,俜也。非其義。今正。㚒者,盜竊褱物也。从亦,有所持。㚒褱物,故从二入。夾持人,故从二人。大者,人也。一人而二人居其亦。猶一人二亦閒褱物也。故曰从大㚒二人。古狎切。八部。
白话解释
夹,从左右两侧扶持。字形采用“大”和两个“人”会义,表示一个人被两人从左右两边挟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、金文、戰國文字及篆文,均從大,左右有二人相夾持之形。隸書則將左右的二人變易筆勢,並連筆而成一橫畫,楷書又回復二人的形體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規範字作「夹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