絳
国语辞典解释
絳绛
jiàng详细解释
名
1.大红色。
《说文解字 · 糸部》:“绛,大赤也。”南朝梁 · 刘勰《文心雕龙 · 通变》:“夫青生于蓝,绛生于蒨。”
2.一种丝织品。
《晋书 · 卷二一 · 礼志下》:“绛二匹,绢二百匹。”
3.地名。约在今大陆地区山西省翼城县东南。
形
◎大红色的。
《文选 · 鲍照 · 芜城赋》:“玉貌绛唇。”唐 · 王维《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》诗:“绛帻鸡人报晓筹,尚衣方进翠云裘。”
外语翻译
- deep red; river in Shanxi provinc
- Jiang (Eig, Fam), tiefrot
- rouge foncé, cramoisi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古巷切,音降。《說文》:大赤也。《釋名》:絳,工也 —— 染之難得色,以得色爲工也。《急就篇》〔註〕:絳,古謂之纁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綸組紫絳。【註】絳,絳草也,出臨賀郡,可以染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莊二十六年》:士蔿城絳。【註】絳,晉所都也,今平陽絳邑縣。
义又,水名。《史記・魏世家》:絳水,可以灌平陽。【註】絳水,源出絳山。
注解
〔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絳〕字拼音是jià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夅。
〔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àng] ⑴ 见“绛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巷切頁碼第434頁,第25字續丁孫
絳
大赤繒也。从糸夅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古巷切頁碼第1031頁,第6行,第1字述
大赤也。從糸夅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巷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597頁,第4字許惟賢第1130頁,第8字
大赤也。
段注大赤者,今俗所謂大紅也。上文純赤者,今俗所謂朱紅也。朱紅淡,大紅濃。大紅如日出之色。朱紅如日中之色。日中貴於日出。故天子朱市。諸侯赤市。赤卽絳也。
从糸。夅聲。
段注古巷切。九部。
白话解释
绛,大红色。字形采用“糸”作边旁,采用“夅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