𦤝
自部15画上中下结构U+2691D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玉篇》:眉然切,音眠 —— 不見也。
注解
〔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自部。
〔臱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mián、biān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自、穴、方。
〔臱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ián] ⑴ 不见。⑵ 远望。㈡ [biān] ⑴ 古同“笾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武延切頁碼第108頁,第11字續丁孫
𦤝
異體臱
冖冖不見也。闕。
附注謝彥華聞載:「𦤝即籩之古文,象籩形。籩行而𦤝廢。最初象形之文,遂成不知,蓋闕。……𦤝象器形,𦣹象𦤝實棗粟豐滿形,非从自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米田反頁碼第284頁,第3行,第2字述
宀宀不見也。闕。
鍇注臣鍇曰:「下葢象重覆也,宀音緜。愼無聞於師,故闕之。邊字從此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武延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544頁,第2字許惟賢第243頁,第9字
宀宀不見也。
段注臱宀㬪韵。宀,交覆㴱屋也。宀宀,密緻皃。《毛詩》曰緜緜。《韓詩》曰民民。其實一也。
闕。
段注上从自。下不知其何意。故云闕。謂闕其形也。武延切。古音如民。十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