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
意思解释
色
sè基本解释
①由物体发射、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。颜~。~彩。~相( xiàng )。~调( diào )。
②脸上表现出的神气、样子。脸~。气~。~厉内荏。
③情景,景象。行~匆匆。景~宜人。
④种类。各~用品。
⑤品质,质量。音~。成~。足~纹银。
⑥妇女美貌。姿~。~艺。
⑦情欲。~情。好( hào )~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会意。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,仰承其脸色。本义:脸色。
2.同本义。
色,颜气也。 五气五色。 其色必寿。 形体色理以目异。 载色载笑。
look; countenance; expression;
3.又。
太后之色少解。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,乃谢客就车。 我言若,王色不许我。 故以声声怖之。
面色(脸上的气色);色喜(脸上显出欢喜之色);色笑(开颜欢笑);色沮(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);色变振恐(恐惧得脸上变色);色庄(容貌庄重严肃);色智(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);喜形于色。
4.颜色。
五色令人目盲。 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 未花时采,则根色鲜泽。
色衣(色服。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);色丝(彩色绸缎);色彩(彩色绸缎);古色古香。
color;
5.姿色,容颜(多就女子而言);美色。
寡人有疾,寡人好色。 年长色衰,委身为贾人妇。
绝色佳人;声色;色阵(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);国色(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)
good looks; woman' s looks; beauty;
6.色欲,好色 。
色荒(过度沉迷于女色);色胆包天(好色之人,胆大妄为,不顾一切);色授(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。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);色长(妓院的男老板;教坊司乐工的头目);色中饿鬼(比喻极其贪色的人)
lewdness; erotic;
7.佛家语。指一切物质的存在。
空色皆寂灭。
色身(佛家语。色,指有形、色、相的一切物,即所谓物质。肉身,即有形血肉之身;自四大(地、水、火、风)、五尘(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)等色法而成,故称色身);色即是空(佛家语。指世家一切色法(物质)的本性(内在真实性)都是空无所有)
material appearance of things;
8.外表 。
色仁行违(表面上主张仁德,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);色样(式样;模样)
exterior; outward appearance;
9.种类 。
清一色;色色俱全;各色人等;色别(按种类分别);色额(种类、数量);色类(种类;类别)
kinds;
10.履历,古称“脚色”,省称“色”。
吏部预选者甚多,[卢] 恺即不授官,皆注色而遣。
personal details;
11.物质(多指金银)的成分。
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。
the percentage of gold or silver in a coin, etc.;
12.兆气,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。
君占体,大夫占色。
omen;
13.风景;景观。
两峰秀色,俱可手揽。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,寒水自碧,暮色渐起。
满园春色;湖光山色。
landscape; scenery;
14.质量 。
足色;成色;增色;减色;音色。
quality;
15.天色。
夜色语声绝。
月色。
color of the sky and time of the day it shows;
动词
1.生气;变脸。
谚所谓室于怒,市于色者,楚之谓矣。
色作(作色,改变脸色);色勃(骤然变色。发怒的样子);色动(脸色改变)
get angry;
2.惊惧。
诸大夫见之,皆色然而骇。
surprise;
3.另见 shǎi。
色
shǎi详细解释
名词
1.颜色 ——用于某些口语。
掉色;退色;永不变色。
color;
2.色子(即骰子) 。赌具,小立方体,一般用骨头制成,六面分刻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点。
色数(色子;骰子)
dice;
3.另见 sè。
国语辞典解释
色
sè详细解释
名
1.物体表面的色彩。
五颜六色、五光十色、花色鲜艳。
2.面容、神情。
不动声色、和颜悦色、面不改色、察言观色。
3.女色,容貌美丽的妇女。
《论语 · 季氏》:“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。”唐 ·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汉皇重色思倾国,御宇多年求不得。”
4.景象。
暮色深沉、景色宜人。
5.种类、式样。
货色齐全、形形色色、花色繁多。
6.品质、成分。多指金银而言。
成色、足色。
7.性欲、情欲。
《孟子 · 告子上》:“告子曰:‘食、色,性也。’”
色情、桃色纠纷。
8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动
1.生气发怒,改变脸色。
《战国策 · 韩策二》:“怒于室者色于市,今公叔怨齐,无奈何也。”
2.访求。
物色。
两岸词典解释
色
sè详细解释
1.脸上的表情;气色。
喜形于色、望色切脉、察言观色。
2.景象;情景。
曙色、以壮行色。
3.品种;种类。
花色多样、各色人等、货色齐全。
4.颜色;色彩。
五光十色、天水一色、著(ㄓㄨㄛˊ zhuó)色。
5.物品的质量、成分(多指金银)。
这银子是九五色的、足色、成色。
6.女子的容貌。
年长色衰、国色天香。
7.情欲;性欲。
好(ㄏㄠˋ hào)色、色情、贪色、色胆包天。
8.台⃝量词。用于计算样式。
五色货、四色水果。
9.姓。
10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色
shǎi详细解释
1.色子。游戏或赌博用的立方体物品。共有六面,分别刻上一至六个凹点,以掷出正面点数大小为胜负依据。
2.《口》颜色;色彩。
色酒、上色、落(ㄌㄠˋ lào)色、捎(ㄕㄠˋ shào)色。
外语翻译
- color, tint, hue, shade; form, body; beauty, desire for beauty
- Farbe, Miene, Ausdruck, Erscheinungsbild, Atmosphäre, Art, Sorte, Beschaffenheit, Qualität, Wollust, Begierde, (weibliche) Schönheit (S)
- couleur, expression du visage, plaisir, dé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𢒸
《廣韻》:所力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殺測切,𡘋音嗇。《說文》:顏氣也。人之憂喜,皆著於顏,故謂色爲顏氣。《禮・玉藻》:色容莊。汲冢《周書》:喜色油然以出,怒色厲然以侮,欲色嫗然以愉,懼色薄然以下,憂悲之色瞿然以靜。《後漢・嚴光傳》:帝思其賢,乃令以物色訪之。【註】以形貌求之也。
义又,采色。《書・臯陶謨》㊟〔下文「以五采彰施于五色」為〈益稷〉之文。此作〈臯陶謨〉,誤〕:以五采彰施于五色。【註】五色,靑黃赤白黑也。《左傳・桓二年》:五色比象,昭其物也。
义又,色慾。《書・五子之歌》:內作色荒。【傳】色,女色。《禮・坊記》:諸侯不下漁色,故君子遠色,以爲民紀。
义又,物景亦曰色。《莊子・盜跖篇》:車馬有行色。潘岳〈關中〉詩:重圍克解,危城載色;豈曰無過,功亦不測。【註】載色,猶言有生氣起色也。
义又,《公羊傳・哀六年》:色然而駭。【註】驚貌。
义又,《詩・魯頌》:載色載笑。【傳】色,溫潤也。
义又,《戰國策》:怒於室者色於市。【註】色,作色也。
义又,祕色。《高齋漫錄》:世言祕色,磁器。錢氏有國時,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,臣庶不得用,故云祕色。
义又,《博雅》:色,縫也。
注解
〔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色部。
〔色〕字拼音是sè,上下结构,五行属金。
〔色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,仰承其脸色。本义是脸色。
〔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è] ⑴ 由物体发射、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⑵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、样子⑶ 情景,景象⑷ 种类⑸ 品质,质量⑹ 妇女美貌⑺ 情欲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所力切頁碼第301頁,第3字續丁孫
色
顏气也。从人从卪。凡色之屬皆从色。
𢒸
古文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『李家浩謂:楚國文字多以『印』為『色』。』現在的文字學家多主印、𢑏(抑)一字,因此我們也可以把『色』看成『𢑏(抑)』的假借分化字,所以或在『卩』形下方加橫筆,或加圓點以區別,而『爪』和『卩』的相對位置則往往作左右排列,以與『印、𢑏』的上下排列區別。郭店楚簡的『𦫤』加義符『頁』,強調為人之顏氣。秦文字以下多作从『人』、从『卩』,而為《說文》小篆所本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疎憶反頁碼第749頁,第5行,第1字述
顏气也。從人,從卪。凡色之屬,皆從色。
鍇注臣鍇曰:「顏色,人之儀節也。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49頁,第6行,第1字述
古文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所力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724頁,第2字許惟賢第755頁,第2字
顏气也。
段注顏者兩眉之閒也心達於气。气達於眉閒是之謂色。顏气與心若合符卪。故其字从人卪。記曰:孝子之有深愛者,必有和气。有和气者必有愉色。有愉色者,必有婉容,又曰:戎容。盛氣闐實陽休。玉色。《孟子》曰:仁義理智根於心,其生色也。睟然見於面。此皆从人卪之理也。主色而後見於面。所謂陽氣浸淫。幾滿大宅,許曰:面顏前也是也。《魯頌》。載色載笑。傳曰:色色温潤也。《大雅》。令儀令色。箋云:善威儀,善顏色也。《內則》曰:柔色以温之。《玉藻》曰:色容莊。色容顚顚。色容厲肅。《論語》曰:色難。色思温。色勃如也。正顏色。引伸之爲凡有形可見之偁。
从人卪。
段注《此部》不與从人爲伍而與从卪爲伍者,重卪也。所力切。一部。
凡色之屬皆从色。
古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