蠖
意思解释
蠖
huò基本解释
◎〔尺~〕尺蠖蛾的幼虫,生长在树上,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,是害虫。简称“蠖”,如“~屈”(喻人不得志,屈身退隐。意为暂时的屈身是为求得日后的伸展)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昆虫名。尺蠖的省称 。尺蠖蛾的幼虫,生长在树上,颜色像树皮色,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。北方称步曲,南方称造桥虫。
尺蠖,屈伸虫也。从虫,蒦声,一名步屈。 麋筋斥蠖。
蠖屈(形容像尺蠖一样的屈曲之形);蠖屈不伸(如尺蠖之屈而不伸。喻人不得志);蠖屈鼠伏(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讨好的样子)
looper; inchworm;
外语翻译
- inch-worm; looper caterpiller
- Raupe (S)
- chenille arpenteus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烏郭切;《韻會》:屋郭切,𡘋音艧。《說文》:尺蠖,屈伸蟲也。《爾雅・釋蟲》:蠖,尺蠖。【註】蝍𧑙。揚子《方言》:蝍𧑙謂之尺蠖。《易・繫辭》:尺蠖之屈,以求伸也。《𡌨雅》:今人布指求尺,一縮一伸,如蠖之步,謂之尺蠖,豈放是乎。尺蠖似,食葉,老亦吐絲作室。
义又,桑上蟲也。韓愈詩:桑蠖見虛指。
又,《集韻》:王縛切,音籰 —— 蠖略,行步進止之貌。《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。
义又,蠖濩,退藏貌。揚雄〈甘泉賦〉:蜵蜎蠖濩之中。
义又,溫蠖,猶昬憒。《史記・屈原列傳》: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之溫蠖乎。
注解
〔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蠖〕字拼音是hu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蒦,五行属木。
〔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ò] ⑴ 〔尺~〕尺蠖蛾的幼虫,生长在树上,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,是害虫。简称“蠖”,如“~屈”(喻人不得志,屈身退隐。意为暂时的屈身是为求得日后的伸展)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烏郭切頁碼第442頁,第24字續丁孫
蠖
尺蠖,屈申蟲也。从虫蒦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烏郭切頁碼第1045頁,第6行,第2字述
尺蠖,屈申蟲也。從虫蒦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烏郭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661頁,第2字許惟賢第1158頁,第2字
尺蠖,
段注逗。曡韵字。
詘申蟲也。
段注詘各本作屈。非。今正。詘者,詰詘也。曲也。《易・𣪠辭》曰:尺蠖之詘。以求信也。信,古伸字。《釋蟲》曰:蠖,尺蠖。注。今蝍蹴。《方言》曰:蠀𧑙謂之蚇蠖。注。又呼步屈。
从虫。蒦聲。
段注烏郭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