蘆
艹部19画上下结构U+8606
两岸词典解释
蘆芦
lú详细解释
1.植物名。即芦苇。多年生草本。具有粗壮匍匐的地下根状茎,叶子为披针形,夏秋开紫色花。多生长于池沼、河岸一带。茎秆可编席、造纸,也可做人造丝、人造棉的原料。根状茎叫芦根,可以做药材。
2.姓。
外语翻译
- rushes, reeds
- drängen, hetzen (V), Schilf
- roseau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落胡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龍都切,𡘋音盧。《說文》:蘆菔也。一曰薺根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葖,蘆萉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葦之未秀者爲蘆。
义又,藥名。《本草》:黎蘆,一名蔥葵。
义又,城名。《北史・皮豹子傳》:宋以文德爲武都王,守葭蘆城。
义又,水名。《水經注》:長蘆水又東徑九門波故縣也。
义又,關名。杜甫詩:少留周家窪,欲出蘆子關。
又,《集韻》:淩如切,音閭 —— 亦藥名。《本草》:漏蘆。《博雅》:飛廉,漏蘆也。
注解
〔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蘆〕字拼音是lú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盧。
〔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ú] ⑴ 见“芦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落乎切頁碼第17頁,第12字續丁孫
蘆
蘆菔也。一曰薺根。从艸盧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論孤反頁碼第67頁,第4行,第1字述
蘆菔也,一曰薺根。從艸盧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落乎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97頁,第1字許惟賢第41頁,第8字
蘆菔也。一曰薺根。
段注此字義別說。謂薺根謂之蘆也。
从艸。盧聲。
段注落乎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