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織的意思解释

糹部18画左右结构U+7E54

糹部

18画

12画

左右结构

XUAJ 86,XYUJ 98

VFYIA

ZSKH

23950

U+7E54

554444414312511534 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斜钩、撇、点

𥿮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zhī

基本解释

用絲、麻、棉紗、毛線等編成布或衣物等。~布。編~。~女(❶織布、織綢的女子;❷指織女星)。棉~物。

引申為構成。羅~罪名。

用染絲織成的錦或彩綢。~錦。~文(即“織錦”)。~貝(織成貝文的錦)。

zhì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幟”,旗幟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zhī

详细解释

1.用丝、麻、棉、毛等物编制物品。

编织、纺织、织布。

2.结合、组成。

组织、爱恨交织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zhī

详细解释

1.用丝、麻、棉、毛线等编制。

织布、织造、纺织、织毛衣。

2.组合;穿插。

组织、血泪交织。

3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weave, knit; organize, unite
  • broschieren, sticken (V)​, flechten (V)​, stricken (V)​, weben (V)
  • tisser, tricot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 )

古文: 𥿮 、 綕 、 𦁓𦁋

廣韻》:之翼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質力切,𡘋音職。說文》作布帛之總名。小爾雅》:治絲曰織。織,繒也。廣韻》:組織。書・禹貢》:厥篚織文。【傳】織文,錦綺之屬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職利切,音志。正韻》:支義切,音寘。禮・玉藻》:士不衣織。【註】織,染絲織之,士衣染繒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昌志切,音熾 —— 幟,或作織。詩・小雅》:織文鳥章。【箋】織,幑也。【疏】幟與織,字雖異,音實同「也」。前漢・食貨志》:旗織加其上。【註】師古曰:織,讀曰幟。

類篇》或作𦀗

注解

〔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織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ī、z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戠

〔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ī] ⑴ 用絲、麻、棉紗、毛線等編成布或衣物等⑵ 引申為構成⑶ 用染絲織成的錦或彩綢 [zhì] ⑴ 古同“幟”,旗幟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之弋切頁碼432頁,第6

織作布帛之緫名也。从糸戠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之弋切頁碼1026頁,第6行,第1

織作布帛之緫名也。從糸戠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之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575頁,第1許惟賢1120頁,第9

織作布帛之總名也。

段注布者麻縷所成。帛者絲所成。作之皆謂之織。許《此部》別布於絲。自緝篆至絣篆二十六字皆言布也。而有不可分者,如織篆是也。經與緯相成曰織。古叚爲識字。如詩之織文,微識也。

从糸。戠聲。

段注之弋切。一部。

白话解释

织,制作布帛丝品的工艺总称。字形采用“糸”作边旁,采用“戠”作声旁。,这是乐浪郡刻写在木板上的法令中的“织”字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,左「糸」右「戠」。篆文從糸、戠(ㄓˊ zhí)聲。從「糸」,表示絲織品;「戠」表示音讀。《說文》另收有從糸、式聲的或體。隸書、楷書都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