𪗻
齒部21画左右结构U+2A5FB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陟栗切,音窒。《說文》:齒堅也。《廣韻》:齧聲。
又,《玉篇》:大結切;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:徒結切,𡘋音絰。又,《集韻》:敕栗切,音抶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齒部。
〔𪗻〕字拼音是z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齒、至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陟栗切頁碼第59頁,第26字續丁孫
𪗻
齧堅也。从齒至聲。
附注桂馥義證:「『齒堅也』者,當為『齧堅』。」徐灝注箋:「今粵俗猶謂齧堅為𪗻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知疾反頁碼第171頁,第6行,第1字述
齒堅。從齒至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陟栗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319頁,第4字許惟賢第143頁,第7字
齧堅也。
段注《玉篇》。齧堅皃。《廣韵》。齧聲。各本齧作齒。恐誤。
从齒。至聲。
段注陟栗切。十二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