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踝的意思解释

足部15画左右结构U+8E1D

足部

15画

8画

左右结构

KHJS

RMWD

JIKF

66194

6435

8555

U+8E1D

251212125111234 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提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撇、捺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〔~骨〕脚腕两旁凸起的部分。亦称“踝子骨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足,果声。本义:小腿与脚之间左右两侧突起部分。

2.同本义 ,在足和小腿之间的关节,相当于前臂腕关节,马的跗关节,在人类构成屈戌关节,位于上方的胫、腓骨和下方的距骨间。

,足也。从足,果声。谓足左右隆然圆起者。 《说文》

内踝;外踝;踝胫(踝骨与胫骨);踝拐(方言。踝骨);踝子骨(方言。踝骨。内踝和外踝的统称)

ankle; malleolus;

3.脚跟。

负绳及以应直。 《礼记 · 深衣》。注:“跟也。”

负绳及踝(将绳带系于脚跟)

heel;

4.脚 。

削踝(古代砍去双脚的刑罚)

foot;

动词

1.通“剐”。割 。

踝舌(割去舌头);踝草(割草)

cut;

2.用同“裸” 。

踝蹄婆(对妓女的贬称。踝,用同“裸”);踝体(裸体)

bare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小腿和脚底连接处,左右两旁凸起的圆骨称为“踝”。

《说文解字 · 足部》:“踝,足踝也。”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踝者,人足左右骨隆然圜者也。在外者谓之外踝,在内者谓之内踝。”

脚踝。

2.脚后跟。

《礼记 · 深衣》:“曲袷如矩以应方,负绳及踝以应直。”汉 · 郑玄 · 注:“踝,跟也。”

huà

详细解释

(一)之读音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小腿与脚连接处,左右两侧凸起的圆骨。也作“踝骨”、“踝子骨”。

2.《书》脚后跟。

负绳及踝以应直(《礼记‧深衣》)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ankle
  • Fußknöchel, Knöchel (S)
  • cheville (anatomie)​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:足部 )

廣韻》:胡瓦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戸瓦切,𡘋音跨。說文》:足踝也。釋名》:踝,踊也。居足兩旁,磽确然也,亦因其形踝踝然也。急就篇》〔註〕:踝,足之外也。禮・深衣》:負繩及踝以應直。【註】踝,跟也。

又,《釋名》:踝踝,單獨之言也。

又,《釋名》:踝,确堅貌也。

注解

〔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足部

〔踝〕字拼音是huá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𧾷、果,五行属

〔踝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足,果声。本义是小腿与脚之间左右两侧突起部分。

〔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uái] ⑴ 〔~骨〕脚腕两旁凸起的部分。亦称“踝子骨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下反切胡瓦切頁碼60頁,第10

踝足踝也。从足果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四反切戶把反頁碼173頁,第1行,第1

踝足踝。從足果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下反切胡瓦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321頁,第7許惟賢144頁,第7

踝足踝也。

段注《釋名》曰:踝,确也。居足兩旁磽确然也。按踝者,人足左右骨隆然圜者也。在外者謂之外踝。在內謂之內踝。《丮部》曰:𢦚,擊踝也。

从足。果聲。

段注胡瓦切。十七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