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缶的意思解释

缶部6画独体字U+7F36

缶部

6画

象形字

RMK 86,TFBJ 98

OJU

MAEZ

80772

4970

8330

U+7F36

311252 撇、横、横、竖、竖折/竖弯、竖

𤭟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fǒu

基本解释

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午”字,即“杵”。下面是“缶”的本体。“杵”是棒子,可用来制坯。“缶”又是秦乐器,“杵”可以敲击成曲。本义:瓦器, 圆腹小口,用以盛酒浆等。

2.盛酒浆的瓦器。大腹小口,有盖。也有铜制的。

,瓦器所以盛酒浆,秦人鼓之以节歌。象形。 《说文》盎谓之 《尔雅》贰用 《易 · 坎》以二钟惑。 《庄子 · 天地》。按,钟聚也。有孚盈 《易 · 比》。郑注:“汲器。”坎其击 《诗 · 陈风 · 宛丘》击瓮叩 《史记 · 李斯传》五献之尊,门外,门内壶。 《礼记 · 礼器》

earthen jar with big belly and small mouth;

3.汲水的瓦器。

具绠,备水器。 《左传 · 襄公九年》

earthware for sucking water;

4.[考古]∶一种陶瓷乐器。

不鼓而歌。 《易 · 离》

fou, a clay musical instrument;

量词

一种古容量单位,等于十六斗。一说三十二斗。

薮二有半谓之二谓之钟。 《小尔雅》

缶米(一缶的米。即十六斗米)

fou;

国语辞典解释


fǒu

详细解释

1.盛酒浆的瓦器,腹大口小,有盖。

《说文解字 · 缶部》:“缶,瓦器,所以盛酒浆。”

2.乐器名。古代一种瓦制的敲击乐器。

《诗经 · 陈风 · 宛丘》:“坎其击缶,宛丘之道。”唐 · 孔颖达 · 正义:“此云击缶,则缶是乐器。”《旧唐书 · 卷二九 · 音乐志二》:“缶,如足盆,古西戎之乐,秦俗应而用之。其形似覆盆,以四杖击之。”

3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fǒu

详细解释

1.古代一种盛酒的瓦器。大腹小口,有盖。

2.古代一种瓦制的敲击乐器。

击缶而歌。

3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earthen crock or jar; rad. 121
  • Fou (Mus)
  • poterie, 121e radical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缶部 )

廣韻》:方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俯九切,𡘋音否。說文》:瓦器,所以盛酒漿,秦人鼓之以節歌。爾雅・釋器》:盎謂之缶。【註】盆也。【疏】缶是瓦器,可以節樂,如今擊甌;又可以盛水盛酒,卽今之瓦盆也。急就篇》〔註〕:缶卽盎也,大腹而斂口。易・比卦》:有孚盈缶。【釋文】鄭云:缶,汲器也。又,〈坎卦〉:樽酒簋貳用缶。【註】瓦缶之器。又,〈離卦〉:不鼓缶而歌。前漢・楊惲傳》:仰天撫缶。【註】缶,瓦器也。

又,《小爾雅》:𨥏二有半謂之藪,藪二有半謂之缶,缶二謂之鍾。【註】缶,四斛也。〈魯語〉:其歲收田一井,出稯禾、秉芻、缶米。【註】缶,庾也。

又,《前漢・高帝紀》:上破布軍於會缶。【註】蘇林曰:音。師古曰:此字本作𦉈,而轉寫誤爲缶字耳。〈黥布傳〉則正作垂字。

又,《正字通》:宥韻,讀若覆 —— 義同。〇【按】諸韻書無去聲。

注解

〔缶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缶部

〔缶〕字拼音是fǒu,独体字,五行属

〔缶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午”字,即“杵”。下面是“缶”的本体。“杵”是棒子,可用来制坯。“缶”又是秦乐器,“杵”可以敲击成曲。本义是瓦器, 圆腹小口,用以盛酒浆等。

〔缶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ǒu] ⑴ 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下反切方九切頁碼167頁,第4

異體𦈢

缶瓦器。所以盛酒𤖅。秦人鼔之以節謌。象形。凡缶之屬皆从缶。

附注饒炯部首訂:「下象所盛之器,上象蓋,中象畫文,以土作之,故寄音於土;而引借為凡瓦器之大名,如偏旁所从取其義是也。」按:朱芳圃《殷周文字釋叢》謂甲骨文下部「凵象器形」,上部「即杵之初文,為聲符」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反切付丑反頁碼416頁,第7行,第1

缶瓦器,所㠯盛酒漿,秦人鼔之以節謌。象形。凡缶之屬,皆從缶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史記》澠池之會,藺相如進盆缶曰:『竊聞秦人善擊缶。』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下反切方九切古音第三部頁碼895頁,第1許惟賢396頁,第11

缶瓦器所㠯盛酒𤖅

段注《釋器》、《陳風》傳皆云:盎謂之缶。許云:盎,盆也。罌,缶也。似許與《爾雅》說異。缶有小有大。如汲水之缶,葢小者也。如五獻之尊,門外缶大於一石之壷,五𣁬之瓦甒,其大者也。皆可以盛酒𤖅

秦人鼔之㠯節謌。

段注之錄切。擊也。《韵會》鼔作擊。李斯傳,廉藺傳,漢楊惲傳皆可證。

象形。

段注字象器形。方九切。三部。俗作缻。

凡缶之屬皆从缶。

白话解释

缶,一种小陶器。用来盛酒浆的器皿。秦地一带的人们习惯用敲打缶来为唱歌打拍子。字形像陶器之形。所有与缶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缶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之,由器形側視而來,上像提耳,下像器容,正像有提耳的器皿。金文二例,頗似甲文之形。戰國文字之,在器容上多一器蓋,不影響其音、義。篆文之形承自戰國文字之,省略器蓋,且提耳貫穿器底,完整呈現側面的樣子。隸書、楷書沿之而定體。以上諸形,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