椢
木部12画左右结构U+6922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類篇》:古誨切,音貴。《說文》:筐當也。《正字通》:今俗呼底曰當。
又,《集韻》:古對切,音憒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集韻》:姑回切,音瑰 —— 與簂同,亦筐也。
注解
〔槶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槶〕字拼音是gu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國。
〔槶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uì] ⑴ 器物容納東西的空廓部分。⑵ 筐。⑶ 古代婦女罩住頭髮的一種首飾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古悔切頁碼第190頁,第25字續丁孫
槶
筐當也。从木國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古悔反頁碼第483頁,第1行,第1字述
筐當也。從木國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當者,底也。《韓子》曰:『玉巵無當,天下足以水。』無當,無底也,今俗猶有匡當之言。《蜀史記》:諸葛亮與晉宣帝對壘,亮欲挑戰,遺之巾槶以激辱之。然則槶,妝匳筐篋之屬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古悔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049頁,第2字許惟賢第462頁,第3字
匡當也。
段注匡當,今俗有此語。謂物之腔子也。槶亦作簂。亦作蔮。《士冠禮》注云:滕薛名蔮爲頍。《釋名》曰:簂,恢也。恢廓覆髮上也。魯人曰頍,齊人曰𢂹。按鄭,劉所說槶之一耑耳。
從木。國聲。
段注古悔切。古音在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