㣽
心部7画上下结构U+38FD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㣽
1◎同“恕”。
㣽
2◎同“怒”。
外语翻译
- (ancient form of 恕) to forgive; to pardon, (ancient form 怒) anger; wrath; indignation; rag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集韻》:恕,古作㣽。註詳六畫。
义《佩觿集》或作恚怒之怒字,非。
注解
〔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㣽〕字拼音是sh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女、心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商署切頁碼第351頁,第3字續丁孫
恕
仁也。从心如聲。
㣽
古文省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失箸反頁碼第852頁,第7行,第1字述
仁也。從心如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852頁,第7行,第2字述
古文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商署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013頁,第2字許惟賢第879頁,第8字
仁也。
段注孔子曰:能近取譬。可謂仁之方也矣。《孟子》曰:彊恕而行。求仁莫近焉。是則爲仁不外於恕。析言之則有別。渾言之則不別也。仁者,親也。
从心。如聲。
段注商署切。五部。
古文省。
段注从女聲。
白话解释
恕,仁慈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采用“如”作声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恕”字,省略了“口”。
字形解说
篆文字形從心,表示內心的狀態;如聲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金文、戰國文字及《說文》古文都僅作女聲,以音同、音近的聲符相代換,乃古文字的通例,並不影響字義。隸變作,楷定作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