𢃳
巾部12画左右结构U+220F3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博下切;《集韻》:補下切,𡘋音把。《說文》:𢃳,𢱧擊也。
又,《廣韻》:市昭切;《集韻》:時饒切,𡘋音韶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。
〔𢃳〕字拼音是bǎ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帚、巴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博下切頁碼第487頁,第9字續丁孫
𢃳
𢱧擊也。从巴、帚,闕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補寫反頁碼第1136頁,第4行,第1字述
𢱧擊也。從巴帚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博下切古音第-部頁碼第2963頁,第2字許惟賢第1287頁,第2字
𢱧擊也。
段注𢱧者,反手擊也。今之琵琶,古當作𢱧𢃳。
从巴帚。闕。
段注闕者,闕其會意,形聲之說也。大徐博下切。按此字當是从帚,巴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