幖
意思解释
幖
biāo基本解释
①同“标”,标志。
②幡:“立木为表系丝其上谓之~。”
③酒店的招子。
④用文字或其它事物表明。
⑤量词,用于书卷:“有书数千~。”
详细解释
名词
1.标志。后作“摽”。
幖,幖识也。从巾,票声。 徽号曰幖。 著黄巾为幖(幖)帜。 明立標帜,为出入之驰道。
mark;
2.酒店的招子。
幖,今酒旗,俗称幖。
flag;
动词
◎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穗草为尊,锦幖其端。——宋·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 【漢典】。
indicate;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𤰞遙切,音飇。《說文》:幟也。《玉篇》:幡也。《正韻》:立木爲表,繫綵其上,謂之幖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頭上幟也。
注解
〔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。
〔幖〕字拼音是biā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巾、票,五行属水。
〔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iāo] ⑴ 同“标”,标志。⑵ 幡:“立木为表系丝其上谓之~。”⑶ 酒店的招子。⑷ 用文字或其它事物表明。⑸ 量词,用于书卷:“有书数千~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方招切頁碼第253頁,第22字續丁孫
𢅽
異體幖
幟也。从巾𤐫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片妖反頁碼第649頁,第7行,第1字述
幟也。從巾票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方招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436頁,第1字許惟賢第629頁,第1字
𢅽識也。
段注亦三字一句。各本作幟也二字。今正。《通俗文》曰:幑号曰幖。私記曰幟。《周禮・肆師》。表齍盛告絜。鄭注。故書表爲剽。剽表皆謂幑識也。按剽表皆叚借字。幖其本字也。凡物之幖識亦曰幑識。今字多作標牓。標行而幖廢矣。
从巾。𤐫聲。
段注方招切。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