纀
糹部20画左右结构U+7E80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博木切,音卜。《說文》:裳削幅也。《爾雅・釋器》:裳削幅謂之纀。《玉篇》作𦄾。《廣韻》同「襆」。
又,《集韻》:逢玉切,音幞 —— 帕也。
注解
〔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纀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pú、f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僕。
〔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ú] ⑴ 古时官吏们在家所穿的衣服的下裳。㈡ [fú] ⑴ 古同“幞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博木切頁碼第436頁,第9字續丁孫
纀
裳削幅謂之纀。从糸僕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博木切頁碼第1034頁,第4行,第1字述
裳削幅謂之纀。從糸僕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博木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616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38頁,第6字
常削幅謂之纀。
段注《爾雅・釋器》文也。郭云:削殺其幅,《深衣》之裳也。按許書之削當作消。纀之言僕也。僕之言附也。
从糸。僕聲。
段注博木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