蕛
艹部15画上下结构U+855B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田黎切,音提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蕛,苵。【註】蕛似𥟑,布地生穢草。
义《廣韻》或作稊,又通荑,《集韻》亦作𧀾。
注解
〔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蕛〕字拼音是tí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稊。
〔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í] ⑴ 一种似稗的草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大兮切頁碼第23頁,第32字續丁孫
蕛
蕛苵也。从艸稊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敵圭反頁碼第88頁,第4行,第2字述
蕛苵也。從艸稊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注:似稗,布地生穢草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大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42頁,第1字許惟賢第61頁,第12字
蕛
蕛苵也。
段注見《釋艸》。郭云:蕛似稗。布地生。邵氏晉涵云:《孟子》之荑稗,《莊子》之蕛稗皆是也。
从艸。梯聲。
段注按今本篆作蕛。稊聲。從禾。考《禾部》無稊字。則稊聲乃梯聲之誤。蕛乃之誤。大兮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