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
意思解释
朱硃
zhū基本解释
①红色。~红。~批。~笔。~文(印章上的阳文)。~门(红漆大门,旧时指豪富人家)。
②矿物名。~砂(无机化合物,中医用于镇静剂。亦称“辰砂”、“丹砂”)。~墨。
③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指事。小篆字形,从木,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。 本义:赤心木。
2.同本义。
朱,赤心木,松柏属。
the tree with red core;
3.指朱色的物品。
…朱(此指朱色缯帛)四百裹。
scarlet thing;
4.姓。
朱孝纯子颍。(朱孝纯,字子颍,山东历城人,乾隆进士,当时任泰安知府,善诗画。)
形容词
◎朱色,大红色 。古代称为正色。
网户朱缀。 紫衣而朱冠。 朱衣冠,执朱弓,挟朱矢。 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 禹作为祭器,墨染其外,而朱画其内。 朱鳞火鬣。 朱缨宝饰之帽。
朱印(朱色印记);朱封(用朱笔在封口作标记);朱押(用朱笔在封条等上面签字或画花押)
vermilion; bright-red;
名词
◎“朱砂”的简称。
出赤盐如朱,白盐如玉。
磁朱丸(磁石、朱砂、神曲配成的丸药,治疗心悸失眠、头晕目眩等)
innabar;
外语翻译
- cinnabar, vermilion; surname
- scharlachrot, zinoberrot (Adj), Zhu (Eig, Fam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章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鐘輸切;《正韻》:專於切,𡘋音珠。《說文》:赤心木,松柏之屬。从木,一在其中,一者記其心。【徐曰】木之爲物,含陽於內,南方之火所自藏也。
义又,《山海・西荒經》:蓋山之國有樹,赤皮,名朱木。
义又,朱赤,深纁也。《詩・豳風》:我朱孔陽。【註】謂朱色光明也,寄位於南方。
义又,朱儒,短小之稱。《左傳・襄四年》:臧武仲敗於邾,國人歌之曰:朱儒朱儒,使我敗於邾。或作侏儒。
义又,姓。《統譜》:顓頊之後封邾,後爲楚滅,子孫去邑爲朱。又,望出吳郡。
又,《集韻》:慵朱切,音殊 —— 朱提,縣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屬犍爲郡。
考證
國人歌之曰,朱儒朱儒,使我敗於邾。
謹照左傳原文 歌改誦。
注解
〔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朱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ū、shú,独体字,五行属木。
〔朱〕字造字法是指事。小篆字形,从木,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。本义是赤心木。
〔朱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ū] ⑴ 红色⑵ 矿物名⑶ 姓。㈡ [shú] ⑴ 〔~提( shí )〕古地名。 汉武帝 时置县,治所在今 云南省 昭通县 境。后立为郡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章俱切頁碼第184頁,第24字續丁孫
朱
赤心木。松柏屬。从木,一在其中。
附注郭沫若《金文叢攷》:「『朱』乃『株』之初文。與『本』、『末』同意……金文於『木』中作圓點以示其處,乃指事字之一佳例。其作一橫者乃圓點之演變。作二橫者謂截去上下端而存其中段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專扶反頁碼第458頁,第6行,第1字述
赤心木,松柏屬。從木,一在其中。
鍇注臣鍇曰:「赤心木之總也,一者記其心,棗木亦然。此亦與本末同義,指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章俱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992頁,第2字許惟賢第437頁,第12字
赤心木。松柏屬。
段注朱本木名。引伸假借爲純赤之字。《糸部》曰:絑,純赤也。是其本字也。
從木。一在其中。
段注赤心不可像。故以一識之。若本末非不可像者。於此知今本之非也。章俱切。古音在四部。又按此字解云赤心木。松柏屬。當廁於松樠檜樅柏之処。今本失其舊次。本柢根株末五文一貫。不當中骾以他物。葢淺人類居之。以傅會其一在上,一在中,一在下之說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