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鈔的意思解释

金部12画左右结构U+9214

金部

12画

4画

左右结构

QITT

CFH

PKM

89120

U+9214

341124312343 撇、点、横、横、竖、点、撇、提、竖、点、点、撇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chāo

基本解释

同“抄”。

紙幣。~票。現~。兌換外~。

详细解释

1.掠取;搶掠。後作「抄」。

,叉取也。從金,少聲。 《說文》。俗字作抄。遮取謂之抄掠。 《通俗文》郡縣。 《後漢書 · 公孫瓚傳》

鈔掠(劫掠騷擾;劫奪他人財物)

rob;

2.謄寫。也作「抄」。

溥幼嗜學,所讀書必手 《明史 · 張溥傳》

鈔白(抄錄的公文副本);鈔胥(擔任謄錄鈔寫工作的小吏。也作抄胥)

copy;

名词

1.紙幣名。現在稱紙幣爲鈔票,簡稱鈔。

遞制交,與錢並用。 《金史 · 食貨志三》

外鈔(外國的鈔票);冥鈔(迷信人給死人燒的假鈔票,有些地方叫紙錢)

paper money;

2.泛指錢 。

破鈔(請客送禮破費錢);錢鈔(舊時泛指錢)

money;

3.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成的集子 。

《北堂書鈔》、《章太炎文鈔》

collection;

4.姓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chāo

详细解释

1.纸币、钱财。

千元大钞、让你破钞,真不好意思。

2.文学作品等经过选录而编成的书。如清代曾国藩编有经史百家杂钞与十八家诗钞二书。

3.姓。如明代有钞秀。

1.掠取、掠夺。

汉 · 王符《潜夫论 · 劝将》:“东寇赵、魏,西钞蜀、汉。”《后汉书 · 卷七三 · 公孙瓒传》:“克会期日,攻钞郡县,此岂大臣所当施为?”

2.誊写。

《抱朴子 · 内篇 · 金丹》:“余今略钞金丹之都,较以示后之同志。”

chào

详细解释

(一)之又音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chāo

详细解释

1.纸币。

钞票、现钞、假钞、验钞机。

2.按原文或底稿誊写。现在一般写作“抄”。

3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paper money, bank notes; copy
  • billet de banqu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 )

唐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楚交切;《集韻》:初交切,𡘋𧭄說文》:叉取也。徐鉉曰:今俗別作抄。廣韻》:略也。後漢・公孫瓚傳》:尅會期日,攻鈔郡縣。

又,《韻會》或作摷。張衡〈東京賦〉:摷昆聊。

又作抄。杜甫詩:飯抄雲子白。

又,姓。正字通》:明鈔秀、鈔奇。

又,《增韻》:謄寫也。抱朴子・金丹卷》:余令略鈔金丹之都較,以示後之同志者。

又,《博雅》:强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初敎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楚敎切,𡘋𠢶周禮・夏官・射鳥氏》敺烏鳶〔註〕:烏鳶喜鈔盜〔烏鳶「善〕鈔盜〕,便汙人。【釋文】鈔,初敎反。

又,《正字通》:楮貨名。宋史》:紹興二十四年,女眞以銅少循宋交子法造鈔引,一貫、二貫、三貫、五貫、十貫五等,謂之大鈔。一百、二百、三百、五百、七百五等,謂之小鈔。與錢𡘋用,以七年爲限,納舊易新,諸路置交鈔庫官受之,每貫取工墨錢十五文,公私便焉。

又,《韻會定正》:官收物而給印信文憑也,卽今鈔關。

又,與杪同。管子・幼官篇》:敎行於鈔。【註】鈔,末也。【又】聽於鈔,故能聞未極。【註】鈔,深遠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齒紹切,音𪍑 —— 取也。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 )

《周禮・夏官・射鳥氏敺烏鳶註》烏鳶喜鈔盜,便汙人。

謹照原文喜改善。

注解

〔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

〔鈔〕字拼音是chā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少

〔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āo] ⑴ 同“抄”。⑵ 紙幣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楚交切頁碼469頁,第29

鈔叉取也。从金少聲。
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別作抄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側嘲反頁碼1099頁,第3行,第1

鈔扠取也。從金少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楚交切古音第二部頁碼2853頁,第2許惟賢1240頁,第6

鈔叉取也。

段注叉者,手指相逪也。手指突入其閒而取之,是之謂鈔。字从金者,容以金鐵諸器刺取之矣。《曲禮》曰:母剿說。剿卽鈔字之叚借也。今謂竊取人文字曰鈔。俗作抄。

从金。少聲。

段注楚交切。二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