惌
意思解释
外语翻译
- to bear a grudge agains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於袁切,音鴛。《廣韻》:惌枉也。《集韻》:讎也、恚也。本作怨,或作惌。
义又,小孔貌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函人》:凡察革之道,視其鑽空,欲其惌也。【註】鑽孔以受線,欲其惌小無縫,則革堅難壞也。
又,《集韻》:紆勿切,音鬱 —— 心所鬱積也。本作慍,或作惌,亦省作宛。
又,《集韻》:宛,古作惌。註詳宀部五畫。
注解
〔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惌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uān、wǎ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宛、心。
〔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uān] ⑴ 屈曲。《玉篇•心部》:“惌,惌枉。”⑵ 同“怨”。《集韻•元韻》:“怨,或作惌。”㈡ [wǎn] ⑴ 小孔貌。《周禮•考工記•函人》:“凡察革之道,眠其鑽空,欲其惌也。”⑵ 病名。清桂馥《札樸•鄉里舊聞附郷音正字》:“腹中積食曰惌。”⑶ 同“宛”。《説文•宀部》:“惌,宛或从心。”㈢ [yùn] ⑴ 同“愠”。《集韻•迄韻》:“愠,或作惌”《類篇•心部》:“惌,心所鬱積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於阮切頁碼第240頁,第4字續丁孫
宛
屈草自覆也。从宀夗聲。
惌
宛或从心。
附注徐灝注箋:「夗者,屈曲之義。宛从宀,蓋謂宮室窈然深曲,引申為凡圓曲之偁,又為屈折之偁。屈草自覆未詳其恉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蔚遠反頁碼第617頁,第2行,第1字述
屈草自覆也。從宀夗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617頁,第3行,第1字述
或從怨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於阮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362頁,第1字許惟賢第596頁,第9字
屈艸自覆也。
段注上文曰奥,宛也。宛之引伸義也。此曰屈艸自覆者,宛之本義也。引伸爲宛曲,宛轉。如《爾雅》宛中宛丘,《周禮》琬圭皆宛曲之義也。凡狀皃可見者皆曰宛然。如《魏風》傳曰宛辟皃,《唐風》傳曰宛死皃,《攷工記》注惌小孔皃皆是。宛與薀。薀與𩰪。聲義皆通。故《方言》曰宛蓄也,《禮記》曰兔爲宛脾,《春秋䋣露》曰鶴無宛氣皆是。
从宀。夗聲。
段注夗,轉臥也。亦形聲包會意。於阮切。十四部。
宛或从心。
段注函人爲甲。眡其鑽空。欲其惌也。鄭司農云:惌,小孔皃。惌讀爲宛彼北林之宛。按爲當作如。先鄭不云宛惌同字。許乃一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