齱
齒部23画左右结构U+9F71
外语翻译
- dents inégales, incisives proéminente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側鳩切;《集韻》:甾尤切,𡘋音鄒。《說文》:齵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齒聚貌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齒偏。
义又,同「齪」。《前漢・酈食其傳》:握齱好苛禮。【註】應劭曰:握齱,急促之貌。韋昭曰:握齪,小節也。
又,《集韻》:仕垢切,音鯫 —— 齱齵,齒不正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仕六切,音𡻬 —— 齒叢生。
注解
〔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齒部。
〔齱〕字拼音是zō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齒、取。
〔齱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ōu] ⑴ 〔~齵( yú )〕上下牙齿长得不齐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側鳩切頁碼第58頁,第25字續丁孫
齱
齵也。从齒取聲。
附注鈕樹玉校錄:「當連上讀,《玉篇》訓『齱齵也』,齒聚皃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側丘反頁碼第169頁,第7行,第1字述
齵也。從齒取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齱齬是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側鳩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314頁,第3字許惟賢第141頁,第1字
齱齵,
段注逗。曡韵。
齒不正也。
段注《廣韵》齱下曰:齱齵,齒偏。齵下曰:齱齵。
从齒。取聲。
段注側鳩切。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