麔
鹿部19画半包围结构U+9E94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其九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巨九切,𡘋音舅 —— 牡麋也。《爾雅・釋獸》:麋,牡麔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獸》:麔、麚短脰。【疏】皆短項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居勞切,音高。又,巨夭切,趫上聲。又,被表切,音莩 —— 義𡘋同。○【按】麔字,諸書牝、牡稱混,當以《爾雅》爲正。
注解
〔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鹿部。
〔麔〕字拼音是jiù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鹿、咎。
〔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ù] ⑴ 雄性麋鹿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其久切頁碼第326頁,第22字續丁孫
麔
麋牡者。从鹿咎聲。
附注桂馥義證:「牝當作牡。《釋獸》:『麋,牡麔。』顏師古注《急就篇》:『麋,其牡者曰麔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矩負反頁碼第802頁,第6行,第4字述
麋牝者。從鹿咎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其久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881頁,第3字許惟賢第822頁,第3字
麋牡者。
段注見《釋獸》。
从鹿。咎聲。
段注其久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