畎
意思解释
畎
quǎn基本解释
◎田地中间的沟。~渎。~亩(田间,田地)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象形。从田,犬声。本义:田间水沟。
2.同本义。
畎,水小流也。象形。古文从田,川声。篆文从田,犬声。 居于畎亩之中。
畎田(在田中开小水沟);畎遂(田中小水沟);畎浍(田间水沟);畎渎(田间沟渠);畎陇(田间垄沟)
field ditch;
3.田野。又
畎壑(田野);畎畮(田地;田野)
field;
动词
◎疏通 畎引江海以灌田。——顾炎武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
dredge;
国语辞典解释
畎
quǎn详细解释
名
1.田间的小沟。
《字汇 · 田部》:“畎,田中沟广尺深尺曰畎。”《书经 · 益稷》:“予决九川距四海,濬畎浍,距川。”宋 · 陆游《村居遣兴》诗:“筑陂濬畎更相勉。”
2.山谷通水的地方。
《书经 · 禹贡》:“岱畎,丝、枲、铅、松、怪石。”汉 · 孔安国 · 传:“畎,谷也。……岱山之谷出此五物,皆贡之。”
外语翻译
- a drain between fields, irrigation; to flow
- canal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甽
《唐韻》:姑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古泫切,𡘋音狷。《說文》本作𡿨,水小流也。《書・益稷》:予決九川,距四海,濬畎澮距川。【傳】一畝之閒,廣尺深尺曰畎。
义又,疏通、流注皆曰畎。《乾坤鑿度》:聖人畎流大道,萬彙滋溢。
义又,山谷通水處。《書・禹貢》:羽畎夏翟。【註】羽山之谷。
又,《集韻》:畎迥切,音熲 —— 義同。《書》:岱畎絲、枲。劉昌宗讀。
又,苦泫切,音犬。《字彙補》:西方地名。《史記・匈奴傳》:周西伯昌伐畎夷氏。
义《集韻》亦作𤰝。
注解
〔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田部。
〔畎〕字拼音是qu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田、犬,五行属木。
〔畎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从田,犬声。本义是田间水沟。
〔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uǎn] ⑴ 田地中间的沟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姑泫切頁碼第379頁,第8字續丁孫
𡿨
水小流也。《周禮》:「匠人爲溝洫,㭒廣五寸,二㭒爲耦;一耦之伐,廣尺、深尺,謂之𡿨。」倍𡿨謂之遂;倍遂曰溝;倍溝曰洫;倍洫曰巜。凡𡿨之屬皆从𡿨。
𤰝
異體甽、𤰕
古文𡿨从田从巛。
畎
篆文𡿨从田犬聲。六畎爲一畝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激犬反頁碼第923頁,第6行,第1字述
水小流也。《周禮》:「匠人爲溝洫,耜廣五寸,二耜爲一耦,一耦之伐,廣赤深赤謂之𡿨。」倍𡿨曰遂,倍遂曰溝,倍溝曰洫,倍洫曰巜。凡𡿨之屬,皆從𡿨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尚書》『濬瑞畎澮距巛。』畎,𡿨也,起於田間,溝也。象形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924頁,第1行,第1字述
古文𡿨從田、巛。甽之川也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924頁,第1行,第2字述
篆文𡿨從田犬聲。六畎而爲一畝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姑泫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269頁,第1字許惟賢第988頁,第1字
水小流也。
段注《水部》曰:涓,小流也。𡿨與涓音義同。《釋名》曰:山下根之受𩅸處曰甽。甽,吮也。吮得山之肥潤也。按此爲《禹貢》羽畎,岱畎之說解。亦卽小流之義。
《周禮・匠人》爲溝洫。枱廣五寸。
段注枱,許之耜字也。見《木部》。各本作㭒。誤。
二枱爲耦。一耦之伐。廣尺深尺謂之𡿨。倍𡿨謂之遂。倍遂曰溝。倍溝曰洫。倍洫曰巜。
段注已上《攷工記・匠人》職文。說詳鄭注及程氏瑤田《通藝錄》。今《周禮》𡿨作𤰝。巜作澮。與許所據不同者,後人所改也。𡿨巜巛三篆下皆宜曰象形。而不言者,省文也。姑泫切。十四部。
凡𡿨之屬皆从𡿨。
古文𡿨。从田川。
段注古文疑當作籒文。葢𡿨巜皆古文也。按鄭注《攷工記》曰:𤰝,畎也。謂甽畎古今字。𤰝卽今之畎字也。
田之川也。
段注四字小徐有。而田譌作𤰝。
篆文𡿨。从田。犬聲。
段注畎爲小篆,則𡿨𤰝爲古籒可知。此亦先二後上之例。
六畎爲一畮。
段注《漢・食貨志》曰:趙過能爲代田。一畮三甽。古法也。后稷始甽田。以二耜爲耦。廣尺深尺曰,甽。長終畮。一畮三畎。一夫三百甽。而播種於甽中。按長終畮者,長百步也。六尺爲步。步百爲畮。播種於甽中者,甽中猶甽閒。播種於兩甽之閒也。深者爲甽。高者爲田。皆廣尺。三百甽,積廣六百尺。長百步,亦長六百尺。故一夫百畮,其體正方。許云六畎爲一畮者,謂其地容六畎耳。與一畮三畎之制非有二也。畎與田來歲互易。卽代田之制也。六尺爲步。步百爲畮。見《田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