𢹬
扌部21画左右结构U+22E6C
意思解释
𢹬
yǒng基本解释
◎同“擁”。《説文•手部》:“𢹬,抱也。”邵瑛羣經正字:“𢹬,今經典多作擁。”《國語•吴語》:“𢹬鐸拱稽。”韋昭注:“𢹬,抱也。”清吴翌鳳《〈蘭腕詩鈔〉序》:“坐𢹬皋比,自守寒素。”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說文》 —— 於隴切㊟〔《說文》無「於隴切」三字,此當為《說文解字注》文〕 —— 擁本字。詳擁字註。〈吳語〉:𢹬鐸拱稽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㨣,又作𢺠,亦作𢹭。
注解
〔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𢹬〕字拼音是yǒ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雝。
〔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ǒng] ⑴ 同“擁”。《説文•手部》:“𢹬,抱也。”邵瑛羣經正字:“𢹬,今經典多作擁。”《國語•吴語》:“𢹬鐸拱稽。”韋昭注:“𢹬,抱也。”清吴翌鳳《〈蘭腕詩鈔〉序》:“坐𢹬皋比,自守寒素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於隴切頁碼第404頁,第27字續丁孫
𢹬
異體擁
抱也。从手雝聲。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作『擁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宛穴反頁碼第971頁,第5行,第3字述
抱也。從手雝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於隴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413頁,第4字許惟賢第1049頁,第2字
袌也。
段注各本作抱也。今正。抱者,《說文》之或捊字也。袌見《衣部》。褱也。改袌爲抱,大失許例。《公食大夫・禮》。𢶜簠粱。注云:擁,抱也。《吳語》。官帥擁鐸。注云:擁,抱也。《漢書》注曰,南方謂抱小兒爲雍樹。雍者,擁之叚借字。
从手。雝聲。
段注於隴切。九部。按《玉篇》作𢹭。葢古體也。抱之則物必在前。故上雝下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