敵
国语辞典解释
敵敌
dí详细解释
名
◎仇人。如:“大敌当前”、“分清敌我”、“敌众我寡”、“敌暗我明”。
动
◎抵挡、抵抗。
汉 · 曹操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:“孤自度势,实不敌之。”
寡不敌众。
形
1.敌对的、因利害冲突而不相容的。
敌军、敌方、敌意。
2.相等的、相当的。
唐 · 元稹《代曲江老人百韵》:“李杜诗篇敌,苏张笔力匀。”
势均力敌。
两岸词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enemy, foe, rival; resist
- ennemi, adversaire, s'opposer à, résister à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徒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亭歷切,𡘋音狄。《說文》:仇也。《書・微子》:相爲敵讎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敵,當也。【疏】仇匹相當也。《易・同人》:伏戎於莽,敵剛也。《左傳・文六年》:敵惠敵怨,不在後嗣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敵,匹也。《博雅》:輩也。《玉篇》:對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雖貴賤不敵。
义又,《增韻》:拒抵也。《管子・兵法篇》:明理而勝敵。
义又,《博雅》:上也。《廣韻》:主也。
注解
〔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下,康熙部首是攴部。
〔敵〕字拼音是d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啇、攵。
〔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í] ⑴ 见“敌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徒歷切頁碼第98頁,第4字續丁孫
𢿪
異體敵
仇也。从攴啻聲。
附注吳大澂古籀補:「古敵字省攴。」容庚《金文編》:「敵不从攴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田溺反頁碼第261頁,第7行,第2字述
仇也。從攴啻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啻式豉反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徒歷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495頁,第1字許惟賢第221頁,第10字
仇也。
段注仇,讎也。《左傳》曰:怨耦曰仇。仇者兼好惡之詞。相等爲敵。因之相角爲敵。古多假借適爲敵。《襍記》。計於適者。《史記》。適人開戸。適不及拒。《荀卿子》。天子四海之内無客禮。告無適也。《文子》曰:一也者。無敵之道也。按後人取《文子》注《論語》曰:敬者,主一無適之謂。適讀如字。夫主一則有適矣。乃云無適乎。敬者持事振敬。非謂主一也。《淮南書》曰:一者,萬物之本也。無適之道也。與《文子》同。正作敵。
从攴。啻聲。
段注徒歷切,十六部。
白话解释
敌,仇恨者。字形采用“攴”作边旁,“啻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字形假借「啻」為敵字,啻字本義為話多而不止。篆文始分化出「從攴、啻聲」的敵字。從攴,指扑擊而言。隸書、楷書承篆文字形而來,啻字隸變為「啇」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