𠃨
⺄部6画半包围结构U+200E8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几劇切;《集韻》:訖逆切,𡘋音戟。《說文》:丮,持也,象手有所丮據也,讀若戟。《元包經》:丮之摭。【傳】手之掇也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、《玉篇》丮、𡙕音義小別。𡙕,捕罪人也,从丮、从㚔,之入切。
注解
〔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丨部。
〔丮〕字拼音是jǐ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⺄、𰀁。
〔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ǐ] ⑴ 握持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几劇切頁碼第87頁,第23字續丁孫
𠃨
異體丮、𩰊
持也。象手有所丮據也。凡丮之屬皆从丮。讀若𢧢。
附注按:甲骨文「丮」,像一人側面蹲踞,伸出兩手有所作為的形狀。小篆形體略有變易,許慎說解可從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己逆反頁碼第241頁,第3行,第1字述
持也。象手有所𠃨據也。凡𠃨之屬,皆從𠃨。讀若𢧢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象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几劇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451頁,第3字許惟賢第203頁,第6字
持也。
段注持握也。
象手有所𠃨據也。
段注外象拳握形。
凡𠃨之屬皆从𠃨。讀若𢧢。
段注几劇切。按《毛詩》𢧢與澤作韵。丮古音當在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