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
意思解释
醉
zuì基本解释
①饮酒过量,神志不清。~汉。~鬼。~意。~拳(一种拳术,步法上突出东倒西歪的醉态)。~生梦死。~翁之意不在酒。
②沉迷,过分爱好。~心。沉~。陶~(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)。
③用酒泡制的。~枣。~虾。~蟹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从酉( yǒu ),从卒。“酉”表示酒,“卒”表示终结。酒喝到不能再喝的时候,就醉了。本义:醉酒。
2.同本义(饮酒过量,神志不清)。
醉,酒卒也。各卒其度量,不至于乱也。一曰酒溃也。 既醉而出,并受其福。 对饮酒醉。 醉里吴音相媚好。 沉醉不知归路。 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文者。 苍颜白发,頺然乎其间者,太守醉也。醉醇醲。 酉,为酒所酣曰醉。
醉是醒时言(醉后说的常是真心话);醉饱(酒足饭饱);醉沈(指酒后所作的书画);醉魔咕咚(醉呼呼);醉兴勃勃(醉后神情亢奋);醉呼卢(醉呼呼睡大觉);醉沉沉(沉醉的样子)
drunk;
3.用酒浸制的。
瓮中取醉蟹,最忌用灯。
醉蟹(酒渍的螃蟹);醉虾。
liquor-saturated;
4.昏愦,糊涂 。
醉梦(指人糊里糊涂如醉如梦);醉命(胡乱下的命令);醉痴(精神恍惚不安)
muddleheaded;
5.沉酣入迷;爱好。
目断南浦云,心醉东郊柳。
醉乡砚田(沉缅于美酒与文墨之间);醉飞吟盏(在喝酒的同时作诗);醉侯(称喜欢喝酒而又有酒量的人);醉翁(喜好喝酒的老人)
be fascinated;
国语辞典解释
醉
zuì详细解释
动
1.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。
南朝梁 · 萧统《陶渊明传》:“渊明若先醉,便语客:‘我醉欲眠,卿可去。’”
不醉不归。
2.沉迷、迷恋。
沉醉、心醉、陶醉。
形
1.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。
醉汉、烂醉如泥。
2.用酒浸渍的。
《儒林外史 · 第二八回》:“堂官上来问菜,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、一卖板鸭、一卖醉白鱼。”
醉虾、醉鸡。
外语翻译
- intoxicated, drunk; addicted to
- trunken, betrunken (V)
- s'adonner à, se plonger dans, ivre, soûl, saoul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將遂切,音檇。《正韻》:爲酒所酣曰醉。《書・酒誥》:德將無醉。《詩・大雅》:既醉以酒。
义又,心醉。《莊子・應帝王》:列子見之而心醉。《文中子・事君篇》:心醉六經。
义又,骨醉。《唐書・武后紀》:高宗王后,蕭良姊,爲武昭儀所誣,囚之,武氏置二人釀甕中,曰令二姬骨醉。
义又,心和神全曰醉。《淮南子・覽冥訓》:通于大和者,惛若純醉。而甘臥以遊其中,不知其所由也。
义又,《字彙補》:醉李,地名。與檇李同。《公羊傳・定十四年》:於越敗吳于醉李。
又,《字彙補》:精崔切,音嶉。李世澤《韻圖》:醉字有平去二音。
义《說文》:醉,卒也。卒其度量,不至於亂也。一曰潰也。《正字通》:醉必伐德喪儀,酒誥,賓筵言之甚詳。未有醉能卒其度量不至亂者,因卒立義,《說文》誤。
注解
〔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酉部。
〔醉〕字拼音是zu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酉、卒,五行属木。
〔醉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酉( yǒu ),从卒。“酉”表示酒,“卒”表示终结。酒喝到不能再喝的时候,就醉了。本义是醉酒。
〔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uì] ⑴ 饮酒过量,神志不清⑵ 沉迷,过分爱好⑶ 用酒泡制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