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應的意思解释

心部17画半包围结构U+61C9

心部

17画

13画

半包围结构

YWWN 86,OWWN 98

IOGP

TGNW

00231

U+61C9

41332324111214544 点、横、撇、撇、竖、撇、竖、点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点、斜钩、点、点

𧭭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yīng

基本解释

當、該。《詩經•周頌•;賚》:“文王既勤止,我應受之。”《南史•;卷三十六•;江夷傳》:“人所應有盡有,所應無盡無者,其江智深乎?”

或是、想來是,表示推測的意思。南朝陳•徐陵《走筆戲書應令詩》:“秋來應瘦盡,偏自著腰身。”唐•;杜甫《贈花卿詩》:“此曲祇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聞?”

yìng

基本解释

回答。《後漢書•卷十四•;宗室四王三侯傳.齊武王縯傳》:“伯升笑而不應。”《水滸傳.第六回》:“由洒家叫喚,沒一個應。”

允許、承諾。《樂府詩集•卷七十三•;雜曲歌辭十三•;古辭•;焦仲卿妻》:“以我應他人,君還何所望。”《紅樓夢•;第九十六回》:“說是要救寶玉的命,諸事將就,自然應的。”

附和。如:“裡應外合”、“同聲相應”。《史記•卷四十八•;陳涉世家》:“諸郡縣苦秦吏者,皆刑其長吏,殺之以應陳涉。”

對付。如:“應世”、“隨機應變”。《莊子•齊物論》:“樞始得其環中,以應無窮。”

證實。如:“應驗”。《水滸傳•第三十九回》:“這四句謠言已都應了。”《紅樓夢•;第四十九回》:“怪道昨兒晚上燈花爆了又爆,結了又結,原來應到今日。”

適合。如:“得心應手”。《易經•恆卦•;彖曰》:“巽而動,剛柔皆應。”《老殘遊記•;第七回》:“其實,只要四五個應手的人,已經足用了。”

接受。《管子.小匡》:“應公之賜,殺之黃泉,死且不朽。”

姓。如明代有應元徵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yīng

详细解释

1.当、该。

《诗经 · 周颂 · 赉》:“文王既勤止,我应受之。”《南史 · 卷三六 · 江夷传》:“人所应有尽有,所应无尽无者,其江智深乎?”

2.或是、想来是,表示推测的意思。

南朝陈 · 徐陵《走笔戏书应令》诗:“秋来应瘦尽,偏自著腰身。”唐 · 杜甫《赠花卿》诗:“此曲祇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?”

yìng

详细解释

1.回答。

《后汉书 · 卷一四 · 宗室四王三侯传 · 齐武王縯传》:“伯升笑而不应。”《水浒传 · 第六回》:“由洒家叫唤,没一个应。”

2.允许、承诺。

《乐府诗集 · 卷七三 · 杂曲歌辞十三 · 古辞 · 焦仲卿妻》:“以我应他人,君还何所望。”《红楼梦 · 第九六回》:“说是要救宝玉的命,诸事将就,自然应的。”

3.附和。

《史记 · 卷四八 · 陈涉世家》:“诸郡县苦秦吏者,皆刑其长吏,杀之以应陈涉。”

里应外合、同声相应。

4.对付。

《庄子 · 齐物论》:“枢始得其环中,以应无穷。”

应世、随机应变。

5.证实。

《水浒传 · 第三九回》:“这四句谣言已都应了。”《红楼梦 · 第四九回》:“怪道昨儿晚上灯花爆了又爆,结了又结,原来应到今日。”

应验。

6.适合。

《易经 · 恒卦 · 彖曰》:“巽而动,刚柔皆应。”《老残游记 · 第七回》:“其实,只要四五个应手的人,已经足用了。”

得心应手。

7.接受。

《管子 · 小匡》:“应公之赐,杀之黄泉,死且不朽。”

姓。如明代有应元征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yīng

详细解释

理当;应该。

应当、应非难事、应有尽有。

yìng

详细解释

1.回答。

出庭应讯、应答如流。

2.允诺;接受。

应聘、应邀出席。

3.顺应;适合。

应景、得心应手。

4.处理;对付。

应付自如、随机应变。

5.证实。

应验。

yìng

详细解释

1.回应。

我敲门,但没人应。

2.答应(做某事)。

这件事我已经应下来了。

3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should, ought to, must
  • sollen (V)​, antworten, begegnen, sich anpassen (V)​, Ying (Eig, Fam)
  • falloir, devoir, répondre à, répondre à, accepter, consenti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 )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於陵切,音膺。說文》:當也。从心,𤸰聲。【徐曰】𤸰,鷹字也。本作𤻮,今作應。

又,料度辭也。唐詩應須、祇應皆是也。

又,〈周語〉:其叔父實應且憎。【註】猶受也。

又,國名。括地志》:故應城,因應山爲名,在汝州葉縣。

又,姓。出南頓,本周武王後。左傳・僖二十四年》:邗晉應韓,武之穆也。漢有應曜,與四皓偕隱,曜獨不出,八代孫應劭,集解《漢書》。

又,通作膺。書・武成》:誕膺天命。【註】當也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於證切,音譍。集韻》:答也。廣韻》:物相應也。易・咸卦》:二氣感應以相與。

又,樂名。周禮・春官・笙師》應樂。【註】應長六尺五寸,象柷,有椎連底,左右相擊,以應柷也。樂書》:應樂,猶鷹之應物,其獲也小,故小鼓小舂謂之應,所以應大也。小鼙曰應鼓。周禮・春官・小師》:擊應鼓。【註】鼙也。

又,天子之門曰應門。詩・大雅》:廼立應門。【註】正門也。

又,州名。鴈門地,唐置應州。

又,叶於容切,音雍。易・蒙卦》:童蒙求我,志應也。初筮吿,以剛中也。陸賈《新語》:事以類相從,聲以音相應。〇【按】應字,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。正字通》止作去聲,誤。

注解

〔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

〔應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īng、yì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䧹、心

〔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īng] ⑴ 當、該。《詩經•周頌•;賚》:“文王既勤止,我應受之。”《南史•;卷三十六•;江夷傳》:“人所應有盡有,所應無盡無者,其江智深乎?”⑵ 或是、想來是,表示推測的意思。南朝陳•徐陵《走筆戲書應令詩》:“秋來應瘦盡,偏自著腰身。”唐•;杜甫《贈花卿詩》:“此曲祇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聞?” [yìng] ⑴ 回答。《後漢書•卷十四•;宗室四王三侯傳.齊武王縯傳》:“伯升笑而不應。”《水滸傳.第六回》:“由洒家叫喚,沒一個應。”⑵ 允許、承諾。《樂府詩集•卷七十三•;雜曲歌辭十三•;古辭•;焦仲卿妻》:“以我應他人,君還何所望。”《紅樓夢•;第九十六回》:“說是要救寶玉的命,諸事將就,自然應的。”⑶ 附和。如:“裡應外合”、“同聲相應”。《史記•卷四十八•;陳涉世家》:“諸郡縣苦秦吏者,皆刑其長吏,殺之以應陳涉。”⑷ 對付。如:“應世”、“隨機應變”。《莊子•齊物論》:“樞始得其環中,以應無窮。”⑸ 證實。如:“應驗”。《水滸傳•第三十九回》:“這四句謠言已都應了。”《紅樓夢•;第四十九回》:“怪道昨兒晚上燈花爆了又爆,結了又結,原來應到今日。”⑹ 適合。如:“得心應手”。《易經•恆卦•;彖曰》:“巽而動,剛柔皆應。”《老殘遊記•;第七回》:“其實,只要四五個應手的人,已經足用了。”⑺ 接受。《管子.小匡》:“應公之賜,殺之黃泉,死且不朽。”⑻ 姓。如明代有應元徵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於陵切頁碼350頁,第6

異體𤻮、應

應當也。从心𨿳聲。

附注按:古文字或不從心。隸變作應。

蔣注武則天新造字: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反切於陵反頁碼850頁,第6行,第2

應當也。從心𨿳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𨿳,鷹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下反切於陵切古音第六部頁碼2007頁,第4許惟賢877頁,第2

應當也。

段注當,田相值也。引伸爲凡相對之偁。凡言語應對之字卽用此。大徐《言部》增譍字。非也。諾下,讎下,唉下,對下譍字皆當改正。

从心。𤸰聲。

段注於陵切。六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