䐑
月部13画左右结构U+4411
外语翻译
- thin cut of the sliced mea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直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直涉切,𡘋音䁋。《說文》:薄切肉也。从肉,枼意兼聲。《廣韻》:細切肉。《正韻》:縷切也。《齊民要術》有作犬䐑法、苞䐑法。
又,《集韻》:質涉切,音囁 —— 切也。
又,通作聶。《禮・少儀》:牛與羊、魚之腥,聶而切之爲膾。【註】聶之言䐑也。
注解
〔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䐑〕字拼音是zhé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枼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直葉切頁碼第133頁,第10字續丁孫
䐑
薄切肉也。从𠕎枼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直輒反頁碼第345頁,第2行,第1字述
薄切肉也。從肉枼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直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703頁,第1字許惟賢第313頁,第5字
薄切肉也。
段注云薄者,取從枼之意。《少儀》曰:牛與羊魚之腥。聶而切之爲膾。注。聶之言䐑也。先藿葉切之,復報切之。則爲膾。《醢人》注引《少儀》聶皆作䐑。腊人注云:膴亦䐑肉大臠。按如許,鄭說。䐑者,大片肉也。鄭云:凡醢醬所和細切爲韲。全物若䐑爲菹。
从肉。枼聲。
段注直葉切。八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