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
意思解释
宣
xuān基本解释
①公开说出,散布。~讲。~传。~战。~称。~言。~叙调。心照不~。
②疏导。~泄。
③古代帝王的大室。
④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。~付。~召(皇帝召见)。~诏(传旨)。
⑤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宀( mián ),亘( xuán )声。“宀”与房屋有关。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。本义:帝王的宫殿。
2.古代帝王的大室,古宫室名。
宣,天子宣室也。 武王破纣牧野,杀之于宣室。 受釐坐宣室。 宣室求贤访逐臣, 贾生才调更无伦。
spacious room;
3.帝王的诏书。
黄宣去把团营押。
imperial edict;
4.宣纸的简称。
尝至琉璃厂购玉版宣,以瓜子金抵其值。
Xuan paper;
5.通“瑄”。璧玉。
璧大六寸,谓之宣。 有秦嗣王敢用吉玉宣璧。
an ornamental piece of jade about 6. 5 inches in diameter;
6.地名。古州名。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县。
Xuan prefecture;
7.明代宣府镇 ,驻所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(旧宣化市)
Xuan town;
8.云南宣威的简称 。
宣腿。
Xuanwei county;
9.姓。
动词
1.宣布。宣读。
日宣三德。 或王命急宣,有时朝发白帝,暮到 江陵。 肃宣 权旨。
宣麻(宣谕任命将相的诏书。引申为朝廷任命);宣名(高声通报姓名);宣牌(宋,元时朝廷授给各级官吏以证明其官职身分的铜牌;也指宋代负责速递文书的吏员所带的木牌凭证,刻有吏员姓名和职务)
declare;
2.放掉;漏掉。
节宣其气。
宣腾(宣泄,膨胀)
drain; leak;
3.宣扬;宣传,广泛传播。
宣其德行。 廉君宣恶言。
宣坛(僧、道为演说教义进行法事活动所设的讲台);宣和(显示;弘扬);宣猷赞化(宣道弘法,赞美教化)
propagate;
4.传达,多用于传达帝王的诏命。
国王准奏,叫宣,把妖宣至金阶。
宣令(传达帝王的命令);宣命(传达皇帝的诏命);宣制(宣布帝王的诏命)
transmit;
5.抒写;表白。
夫民虑之于心,而宣之于口。
宣情(发抒情感);宣陶(抒发陶写)
express;
6.诵读 。
宣卷(讲唱佛曲);宣讲;宣疏(诵读祝祷文);宣科(念诵);宣译(宣讲并翻译)
recite;
7.通,疏通。
宣汾、 洮,障大泽。
宣发(疏导发散)
dredge;
8.明白;了解。
民未知信,未宣其用。
know; understand;
形容词
1.质地松软 。
这个馒头真宣。
spongy;
2.宽大,空敞。
用而不匮,广而不宣。
spacious;
3.骄;骄奢。
维此哲人,谓我劬劳。维彼愚人,谓我宣骄。
pampered;
4.明白的;明亮的 。
宣华(鲜明的花色);宣燎(明亮的火炬);宣章(昭明,显彰)
clear;
5.宽舒。
宣展(舒畅;舒展);宽散(宽舒而松弛)
easy;
6.周遍;普遍。
广延宣问,以考星度,未能雠也。
宣备(尽备,完备);宣饮(遍饮);宣游(遍游,周游);宣省(遍察);宣洽(普遍沾溉)
all round;
国语辞典解释
宣
xuān详细解释
动
1.散播、发扬。
《书经 · 皋陶谟》:“日宣三德。”唐 · 柳宗元《斩曲几文》:“谄谀宜惕,正直宜宣。”
宣传。
2.发散、疏通。
《左传 · 昭公元年》:“宣汾、洮,障大泽。”
宣泄怨气。
3.表达、说明。
《国语 · 周语上》:“夫民虑之于心,而宣之于口。”宋 · 苏轼《贺蒋发运启》:“忽移书之见及,欣感之幸,笔舌难宣。”
心照不宣。
4.知道、明白。
《左传 · 僖公二十七年》:“民未知信,未宣其用。”
5.以君王的命令传召臣下。
《资治通鉴 · 卷六五 · 汉纪五十七 · 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肃宣权旨,论天下事势,致殷勤之意。”《镜花缘 · 第四回》:“刚才奴婢已向各花宣过圣意。”
副
◎遍。
《管子 · 小匡》:“公宣问其乡里而有考验。”《文选 · 扬雄 · 剧秦美新》:“焕炳照曜,靡不宣臻。”
名
◎姓。如明代有宣仲庸。
外语翻译
- declare, announce, proclaim
- ankündigen, anmelden , erklären, anmelden , Xuan (Eig, Fam)
- déclarer, proclam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𡩦
《唐韻》:須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荀緣切;《正韻》:息緣切,𡘋音瑄。《說文》:天子宣室也。从宀,𠄢聲。徐鉉曰:从回,風回轉,所以宣隂陽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:徧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既順廼宣。【註】順,安。宣,徧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訓》:通也。《詩・周頌》:宣哲維人。【註】宣,通。哲,智也。
义又,布也、散也。《書・臯陶謨》:日宣三德。《禮・月令》:季秋,會天地之藏,無有宣出。【註】物皆收斂,無有宣露出散也。
义又,《增韻》:召也。包佶詩:隔屛初聽玉音宣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:緩也。
义又,盡也、明也、示也。〈周語〉:爲川者,決之使導;爲民者,宣之使言。又,《左傳・成十三年》:是用宣之,以懲不壹。
义又,《詔書別錄》:唐故事,中書舍人掌詔誥,皆寫兩本,一爲底,一爲宣,在中書可檢覆,謂之正宣。
义又,《諡法》:善聞周達曰宣。一曰聖善周聞曰宣。
义又,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車人之事,半矩謂之宣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器》:璧大六寸,謂之宣。【郭璞註】《漢書》瑄玉是也。瑄宣同。
义又,州名。吳宣城郡,唐改宣州。
义又,姓。《正字通》:東漢人宣秉。
义又,頭髮皓落也。《易・說卦》:巽爲宣髮。【註】髮早白也。今文譌作寡髮。【釋文】寡本作宣。
又,叶相倫切,音荀。徐幹〈齊都賦〉:日不遷晷,𤣥澤普宣;鶉火南飛,我后來巡。
义《集韻》本作𡨈。
考證
《爾雅・釋訓》通也。
謹按爾雅無此文。謹改左傳賈註。賈註見史記四十二。
注解
〔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宀部。
〔宣〕字拼音是xuā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宀、亘,五行属金。
〔宣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宀( mián ),亘( xuán )声。“宀”与房屋有关。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。本义是帝王的宫殿。
〔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uān] ⑴ 公开说出,散布⑵ 疏导⑶ 古代帝王的大室。⑷ 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⑸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須緣切頁碼第239頁,第20字續丁孫
𡨈
異體宣
天子宣室也。从宀𠄢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蓋謂大室。」郭沬若《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攷釋》:「以宣名宮室,固其本義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息鉛反頁碼第612頁,第3行,第1字述
天子宣室也。從宀亘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音義》:未央前正室也。又有宣室殿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須緣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349頁,第6字許惟賢第591頁,第5字
天子宣室也。
段注葢謂大室。如璧大謂之瑄也。《賈誼傳》。孝文受釐坐宣室。蘇林曰:宣室,未央前正室也。天子宣室。葢禮家相傳古語。引伸爲布也。明也。徧也。通也。緩也。散也。
从宀。𠄢聲。
段注須緣切。十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