賂
貝部13画左右结构U+8CC2
国语辞典解释
賂赂
lù详细解释
动
1.赠送财物给人。
《左传 · 桓公二年》:“以郜大鼎赂公。”《北史 · 卷七〇 · 杜杲传》:“并赂黔中数州地,仍请画野分疆,永敦邻好。”
2.行贿,赠送财物而有所求。
《晋书 · 卷七九 · 谢安传》:“贼厚赂泓,使云‘南军已败’。泓伪许之。”
贿赂。
名
◎财物。
《左传 · 庄公二十八年》:“数之以王命,取赂而还。”《文选 · 司马迁 · 报任少卿书》:“家贫,货赂不足以自赎。”
外语翻译
- bribe; give present
- Bestechung (S)
- faire cadeau de, corrompre, cadeau, pot-de-vi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洛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魯故切,𡘋音路。《說文》:遺也。《韻會》:以財與人也。《詩・魯頌》:大賂南金。《左傳・桓二年》:寘其賂器於大廟。
注解
〔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貝部。
〔賂〕字拼音是l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貝、各。
〔賂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ù] ⑴ 见“赂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洛故切頁碼第204頁,第18字續丁孫
賂
遺也。从貝各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當从路省乃得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勒故反頁碼第522頁,第4行,第1字述
遺也。從貝各聲。
鍇注臣次立按:徐鉉曰:「從路省,乃得聲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洛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119頁,第1字許惟賢第494頁,第1字
遺也。
段注見《魯頌》大賂傳。箋云:大猶廣也。廣賂者,賂君及卿大夫也。按以此遺彼曰賂。如道路之可往來也。貨賂皆謂物。其用之則有公私衺正之不同。
从貝。各聲。
段注洛故切。五部。按各古有洛音。鉉云:賂當從路省聲。非也。
白话解释
赂,(向有利可图的人)赠送钱财。字形采用“贝”作边旁,“各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