虍
虍部6画半包围结构U+864D
外语翻译
- tiger; KangXi radical 141
- Radikal Nr. 141 = Tiger (Sprachw)
- tigre, 141e radical, rayures d'un tig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𧇁
《唐韻》:荒烏切,音呼。《字林》:虎文也。《六書正譌》:象其文章屈曲也。
义又,《通志・六書略》:象虎而刳其肉,其皮之形。《類篇》:凡虍之類皆从虍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、《玉篇》、《類篇》等書,虍虎虤分作三部,今从《字彙》、《正字通》倂入。
注解
〔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虍部。
〔虍〕字拼音是hū,半包围结构。
〔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ū] ⑴ 虎皮上的斑纹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荒烏切頁碼第155頁,第7字續丁孫
虍
虎文也。象形。凡虍之屬皆从虍。
鉉注徐鍇曰:「象其文章屈曲也。」
附注徐鍇繫傳:「象其文章屈曲也。」按:孔廣居疑疑認為「虍」即「虎」的省文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虎烏反頁碼第393頁,第6行,第1字述
虎文也。象形。凡虍之屬,皆從虍。讀若《春秋傳》曰:「虍有餘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象文章屈曲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荒烏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833頁,第3字許惟賢第369頁,第6字
虎文也。象形。
段注小徐曰:象其文章屈曲也。荒烏切。五部。
凡虍之屬皆从虍。讀若《春秋傳》曰虍有餘。
段注有譌字不可通。疑是賈余餘勇之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