虣
虍部16画左右结构U+8663
意思解释
虣
bào基本解释
①猛兽。南朝宋鮑照《蕪城賦》:“伏虣藏虎,乳血餐膚。”
②同“暴”。暴虐。《廣韻•号韻》:“虣”,同“暴”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猛兽 伏虣藏虎,乳血餐肤。——《文选·鲍照·芜城赋》
beast of prey;
形容词
◎通“暴”。暴虐 禁其斗嚣者,与其虣乱者。——《周礼·地官·司虣》 【漢典】。
tyrannous;
外语翻译
- cruel, violent, passionate
- heftig, ungestüm
- violent, brutal, tyranniqu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薄報切,音暴。《六書正譌》:强侵也、虐也、猛也。《周禮・地官・胥師》:司虣。【疏】司虣主在市虣亂。〈地官・司市〉:以𠛬罰禁虣而去盜。《前漢・五行志》:作威虣害㊟〔「害」當為「虐」字之訛。原文作:作威虣虐〕。鮑昭㊟〔即鮑照〕〈蕪城賦〉:伏虣藏虎。
义《集韻》:通作暴。
注解
〔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虍部。
〔虣〕字拼音是bà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武、虎,五行属水。
〔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ào] ⑴ 猛兽。南朝宋鮑照《蕪城賦》:“伏虣藏虎,乳血餐膚。”⑵ 同“暴”。暴虐。《廣韻•号韻》:“虣”,同“暴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薄報切頁碼第156頁,第18字續丁孫
𧇒
異體𧇭、虣
虐也。急也。从虎从武。見《周禮》。
附注王玉樹拈字:「𧇭通作暴,《周禮》多作𧇭,惟《秋官》『禁暴氏』尚作『暴』。」鄭珍新附考:「𧇭,其形當左武右虎。」按:甲骨文和《詛楚文》均像持戈搏虎,應為「暴虎馮河」之「暴」的本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