㐆
外语翻译
- (corrupted form) to follow, to trust to; to put confidence in; to depend on, to turn around; to turn the body, (interchangeable 隱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於機切;《集韻》:於希切,𡘋音衣。《說文》:歸也,从反身。徐鍇曰:古人所謂反身修道,故曰歸也。〇【按】《同文舉要》:𠂣,歸附也。今从人、从衣聲,與依字音義皆同,《正譌》本義別作依倚也,與依字音同義異。諸家或分或合,未知所據。
又,《廣韻》:於謹切;《集韻》:倚謹切,𡘋音隱。戴氏《六書故》:轉身也。《詩・召南》殷其靁,言雷聲轉展𠂣地也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殷𤱑而馳,謂衡轢隴𤱑之上也。皆當作𠂣。方以智《通雅》:𠂣,本隱也。加殳轉平聲,爲殷勤、殷色、殷國、殷姓。經傳及金石文無以𠂣作依者,但古方言有依聲,齊兗人呼殷如衣。《禮・中庸》壹戎衣,註衣讀爲殷,聲之譌也。《正字通》據方戴二說,𠂣,音義與隱通。《正韻》收殷依隱,闕𠂣不載,以𠂣字音義未正故也,存戴方說備考定。
注解
〔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丿部。
〔𠂣〕字拼音是yī,独体字。
〔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ī] ⑴ 同“㐆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於機切頁碼第270頁,第3字續丁孫
𠂣
異體㐆
歸也。从反身。凡㐆之屬皆从𠂣。
鉉注徐鍇曰:「古人所謂反身修道。故曰㱕也。」
附注按:身、㐆原為一字,以後分化為二字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於機反頁碼第691頁,第6行,第1字述
歸也。從反身。凡㐆之屬,皆從㐆。
鍇注臣鍇曰:「人之身所有爲常外向、趣外事,故反身爲歸也,古人多反身脩道。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於機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551頁,第2字許惟賢第680頁,第3字
歸也。
段注曡韵爲訓。
从反身。
段注此如反人爲匕,反从爲比。於機切。十五部。
凡㐆之屬皆从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