𠂤
外语翻译
- to store up, to pile up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堆本字。《六書故》阜作𨸏。𠂤,小𨸏也。故其文視𨸏而殺,別作堆𡺾𡊊。
注解
〔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丿部。
〔𠂤〕字拼音是duī,上下结构。
〔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uī] ⑴ 同“堆”。小土山。《説文•𠂤部》:“𠂤,小𨸏也。”《正字通•丿部》:“𠂤,堆本字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都回切頁碼第477頁,第17字續丁孫
𠂤
小𨸏也。象形。凡𠂤之屬皆从𠂤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作堆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其字俗作堆,堆行而𠂤廢矣。」按:甲骨文、金文多借「𠂤」為「師」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『𠂤』字象人臀部之形,堂基高於地面,有似於腎,因此『𠂤』引申有『殿堂』的意義。再引申則為小阜;軍隊駐紮地多在高起的丘陵地,因此引申為軍師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都魁反頁碼第1117頁,第6行,第1字述
小𨸏也。象形。凡𠂤之屬,皆從𠂤。
鍇注臣鍇曰:「再口象堆之漸進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都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919頁,第3字許惟賢第1267頁,第7字
小𨸏也。
段注小𨸏,𨸏之小者也。《廣雅》本之。曰:𠂤,細阜也。今譌舛不可讀矣。小𨸏曰𠂤。《國語》叚借魁字爲之。《周語》。夫高山而蕩以爲魁陵糞土。賈逵,韋昭皆曰:小阜曰魁。卽許之𠂤也。賈逵注見《海賦》。其字俗作堆。堆行而𠂤廢矣。氏下云:山岸脅之堆,旁箸欲落𡐦者曰氏。小徐作堆。大徐則刪之。《士冠禮》注。追猶堆也。是追卽𠂤之叚借字。李善注《七發》曰:追古堆字。詩。追琢其章。追亦同𠂤。葢古治金玉突起者爲𠂤。穿穴者爲琢。𠂤語之轉爲敦。如《爾雅》之敦丘。俗作墩。詩。敦彼獨宿。傳以敦敦然釋之。皆是也。
象形。
段注象小於𨸏。故𨸏三成,𠂤二成。都回切。十五部。
凡𠂤之屬皆从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