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箾的意思解释

⺮部15画上下结构U+7BBE

⺮部

15画

9画

上下结构

TIEJ

HFBN

MKQK

88223

U+7BBE

314314243251122 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点、竖、点、撇、竖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竖、竖钩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古代跳舞人手中拿的竿状舞具。

以竿击人。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箫”。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鞘”,装刀剑的套子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musical instrument like pan-pipes, bamboo flut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 )

廣韻》:蘇彫切;《正韻》:先彫切,𡘋音蕭 —— 與簫同,象箾,樂器,舞者所執。左傳・襄二十九年》:季子觀樂,見舞象箾南籥者,曰:美哉!猶有憾。【註】象箾,舞所執。

說文》:虞舜樂曰《箾韶》,《尚書》作《簫韶》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色角切,音朔。荀子・禮論篇》:《》、《》、《》、《》、《𥳑》。【註】舞曲名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飛𦉻潚箾,流鏑𢶉㩧。【註】箾,音朔 —— 潚箾,𦉻形。玉篇》:以竿擊人也。

又,《字彙補》:《左傳》象箾註,原音朔,與韶、箾異音,惟司馬氏从所交切。

注解

〔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

〔箾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shuò、xiāo、qià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削

〔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uò] ⑴ 古代跳舞人手中拿的竿状舞具。⑵ 以竿击人。 [xiāo] ⑴ 古同“箫”。 [qiào] ⑴ 古同“鞘”,装刀剑的套子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所角切、蘇彫切頁碼145頁,第18

箾以竿擊人也。从竹削聲。虞舜樂曰箾韶。又音簫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色捉反頁碼372頁,第1行,第3

箾㠯竿擊人也。從竹削聲。虞舜樂曰箾韶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所角切古音第二部頁碼784頁,第2許惟賢349頁,第10

箾㠯竿擊人也。

段注《西京賦》曰:飛䍐潚箾。薛曰:潚箾,䍐形也。按䍐者,网之以竿爲柄者也。《左傳》。舞象箾南籥。杜曰:象箾,舞所執。南籥,以籥舞也。箾不知何等器。豈以竿舞與。

从竹。削聲。

段注所角切。二部。

虞舜樂曰箾韶。

段注按音部引書《簫韶》九成。知《皋陶謨》字作簫。此云箾韶。葢據《左傳》。左云見舞韶箾者。此作箾韶。見書。與左一也。孔疏云:箾卽簫字。《釋文》箾音簫。與上文象箾音朔異。今按同爲樂名。不當《異義》異音。疏引賈逵釋象箾云:箾舞曲名。言天下樂削去無道。於箾韶又不引賈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