椹
意思解释
椹
zhēn基本解释
①〔~质〕a.古代斩人时垫在下面的木板;b.射箭用的靶子
②捶砸或切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物。~板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斫木砧。也泛指捶或砸东西时用的垫板。
今臣之胸,不足以当椹质,要(腰)不足以待斧钺。
椹板(切菜用的木板);椹斧(砧和斧);椹质(砧)
anvil;
2.另见 shen。
椹
shèn基本解释
①同“葚”,桑树的果实。
②断倒的树干上长出的菌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同“葚”。
葚,《说文》:“桑实也。”或从木。
mulberry;
2.木上生的菌。
湿杨生细椹,烂草变初萤。
fungus on tree;
3.另见 zhēn。
国语辞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a chopping board
- mûre (fruit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知林切;《正韻》:諸深切,𡘋音砧。《玉篇》:鐵椹,斫木櫍也。或作枮,亦作㪛。《周禮・夏官・司弓矢》:王弓弧弓,以授射甲革椹質者。【註】樹椹以爲射正,試弓習武也。
义又,戮人用椹質。《戰國策》:范雎曰㊟〔范雎即范睢〕:臣之胷,不足以當椹質。
又,《集韻》:食荏切,音葚。《說文》作葚,《毛詩》作黮,通作椹,桑實也。《爾雅・釋木》:桑㸤有葚,梔㊟〔「㸤」字,《爾雅・釋木》字作「辨」〕。【註】桑子曰葚,半有葚、半無葚爲梔。《魏略》:楊沛爲新鄭長,積乾椹以禦饑。
义又,張華《博物志》:江南諸山大樹斷倒者,經春夏生菌,謂之椹。
义又,《本草》:戴椹,黃蓍別名。
义《文字指歸》:俗用爲桑椹字。《同文備考》:此當爲桑椹字,椹質借用,二說未知孰是。
注解
〔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椹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ēn、shè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甚,五行属木。
〔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ēn] ⑴ 〔~质〕a.古代斩人时垫在下面的木板;b.射箭用的靶子⑵ 捶砸或切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物㈡ [shèn] ⑴ 同“葚”,桑树的果实。⑵ 断倒的树干上长出的菌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常衽切頁碼第24頁,第11字續丁孫
葚
桑實也。从艸甚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食荏反頁碼第89頁,第6行,第1字述
桑實也。從艸甚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常衽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44頁,第4字許惟賢第63頁,第1字
桑實也。
段注見詩。
从艸。甚聲。
段注常衽切。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