絮
意思解释
絮
xù基本解释
①棉花的纤维。棉~。被~。
②古代指丝的纤维,特指熟丝。
③像棉絮的东西。花~。芦~。柳~。
④在衣被等物里铺棉花、丝绵等。~被子。~棉袄。
⑤连续重复,惹人厌烦。~叨。~烦。~聒。~~叨叨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糸( mì ),如声。本义:粗丝绵。
2.同本义。
絮,敝绵也。 絮三斤。 剖其中,干若败絮。 败絮其中。
絮衣(绵衣);絮缯(丝帛之类的总称)
thick silk floss;
3.经过弹制的棉花胎。
他们的婴孩没有棉衣,只好成天躺在土炕上那一堆破絮里。 —— 茅盾《“战时景气”宠儿 —— 宝鸡》
絮帛(棉絮与布帛);絮棉;絮缕(棉絮与丝缕。泛指微细之物)
(cotton)wadding;
4.像絮一样轻柔、洁白的东西。
无风杨柳漫天絮,不雨棠梨满地花。 山河破碎风飘絮。
芦絮;絮暖(指春暖絮飞之时);柳絮(柳花之飞絮)
sth. resembling cotton;
5.棉花。
蛮夷不蚕,采木绵为絮。
cotton;
6.头上巾。
巴蜀名头上巾为冒絮。
絮巾(巾絮。古代的一种头巾)
scarf;
动词
◎在衣服、被褥里铺丝棉、棉花等物。
明朝驿使发,一夜絮征袍。
絮衣(内铺丝棉的衣服);絮纩(棉袄,棉袍);絮袄(内充丝绵或棉絮的冬季上衣)
wad with cotton;
形容词
1.优弱寡断。
时有一事,富公疑之,久而不决。 韩曰:公又絮。
undetermined;
2.说话啰唆。
今又以言语烦琐为絮,所谓絮叨叨是也。
絮絮答答(唠叨不休);絮咶(唠叨);絮絮聒聒(唠叨不休);絮繁(唠叨);絮气(形容文字牵扯烦琐,意思不鲜明)
long-winded;
3.因多次重复而厌烦。
既是他嫌那玫瑰膏子吃絮了,把这个拿两瓶子去。
絮繁(厌烦)
be sick of;
国语辞典解释
絮
xù详细解释
名
1.粗制棉。
《说文解字 · 糸部》:“絮,敝绵也。”《汉书 · 卷四 · 文帝纪》:“其九十以上,又赐帛,人二疋,絮三斤。”
2.弹松的棉花。
被絮、棉絮。
3.附在植物上的茸毛。
柳絮、芦絮。
4.姓。如汉代有絮舜。
动
◎将棉花均匀的塞进衣物里。
唐 · 李白《子夜吴歌 · 冬歌》:“明朝驿使发,一夜絮征袍。”
絮棉袄、絮褥子。
形
◎形容说话啰嗦、没有重点。
絮叨、絮絮不休。
副
◎厌烦、嫌恶。
《红楼梦 · 第三四回》:“只拿那糖腌的玫瑰卤子和了,吃了半碗,又嫌吃絮了,不香甜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絮
xù详细解释
1.古代指粗棉。
2.弹松的棉花。
棉絮、被絮。
3.像絮一样轻柔、飞扬的东西。
柳絮、芦絮。
4.将衣服、被子里均匀地铺入棉花或丝棉。
絮棉被、这床被子的棉花没絮匀。
5.言语琐碎啰嗦、没重点。
絮聒、絮絮叨叨。
6.厌烦;嫌恶。
老吃一种菜,都吃絮了。
7.姓。
外语翻译
- waste cotton, raw silk or cotton
- Xu (Eig, Fam)
- ouate, duvet, ouater, rembourr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息御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息據切,𡘋音楈。《說文》:敝緜也。《釋名》:絮,胥也,胥久故解落也。《急就篇》〔註〕:漬繭擘之精者曰緜,粗者曰絮。今則謂新者爲緜,故者曰絮。《前漢・文帝紀》:九十以上賜帛,人二疋,絮三斤。【註】師古曰:絮,綿也。
义又,《史記・絳侯世家》:太后以冒絮提文帝。【註】應劭曰:陌額絮也。晉灼曰:《巴蜀異物志》謂頭上巾爲冒絮。
又,《廣韻》:抽據切;《集韻》:楮御切;《韻會》:摛據切,𡘋音悇。《禮・曲禮》:⽏絮羹。【註】絮,猶調也。【釋文】謂加以鹽梅也。
又,《廣韻》:乃亞切,音䏧。《集韻》:企夜切,音㰤 —— 絲棼也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尼據切,音女 —— 姓也。《前漢・張敞傳》:敞使賊捕掾絮舜有所案驗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人余切,音如 —— 姓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女加切,音挐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絮〕字拼音是x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如、糸,五行属金。
〔絮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糸( mì ),如声。本义是粗丝绵。
〔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ù] ⑴ 棉花的纤维⑵ 古代指丝的纤维,特指熟丝。⑶ 像棉絮的东西⑷ 在衣被等物里铺棉花、丝绵等⑸ 连续重复,惹人厌烦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息據切頁碼第438頁,第15字續丁孫
絮
敝緜也。从糸如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息據切頁碼第1038頁,第4行,第1字述
敝緜也。從糸如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息據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634頁,第4字許惟賢第1146頁,第8字
敝緜也。
段注緜者,聯𣁋也。因以爲絮之偁。敝者,敗衣也。因以爲孰之偁。敝緜,孰緜也。是之謂絮。凡絮必絲爲之。古無今之木緜也。以絮納袷衣閒爲袍曰褚。亦曰裝。褚亦作著。以麻縕爲袍亦曰褚。
从糸。如聲。
段注息據切。五部。
白话解释
絮,破旧的丝绵。字形采用“糸”作边旁,“如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,上「如」下「糸」。篆文從糸、如聲。從「糸」,指像絲一樣可製衣的材質;「如」表示音讀,也兼有像的意思。楷書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