檖
意思解释
两岸词典解释
檖
suì详细解释
1.植物名。乔木。高可达15公尺,叶片卵形至广卵形,边缘细锯齿状。花白色,4、5月开花,5-7朵组成繖房花序。10、11月结果,果实似梨而较小,黄色或绿色带红晕,富含糖类和果酸,除生食外,可加工成果脯、蜜饯、果酒或冰糖煎膏。也作“山梨”、“赤萝”、“秋子梨”、“花盖梨”。
2.《书》深邃。通“邃”。
外语翻译
- wild pear tree
- (arbre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徐醉切,音遂。《說文》作𣔾羅也。《爾雅・釋木》:𣔾蘿。【郭註】今楊檖也,實似梨而小酢,可食。《詩・秦風》:隰有樹檖。【陸璣疏】檖,一名赤蘿,一名山梨,一名鹿梨,一名鼠梨。今人種之,極有脃美如梨者。
义又,《𡌨雅》:檖木文細密如羅,亦有華者,俗謂之羅錦。
义又,檖,順也。《淮南子・齊俗訓》:披斷撥檖。
考證
《爾雅・釋木》𣔾蘿。
謹照原文𣔾改檖。
注解
〔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檖〕字拼音是su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遂。
〔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uì]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,果实像梨而较小,味酸,可以吃:“山有苞棣,隰有树~。”⑵ 顺:“伐楩柟豫樟而剖梨之,或为棺椁,或为柱梁,披断拨~所用万方,然一木之朴也。”⑶ 古通“邃”,深邃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徐醉切頁碼第182頁,第4字續丁孫
𣔾
羅也。从木㒸聲。《詩》曰:「隰有樹𣔾。」
附注段玉裁注:「今《詩》、《爾雅》作檖。」《正字通・木部》:「𣔾,同檖。省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夕醉反頁碼第450頁,第7行,第1字述
羅也。從木㒸聲。《詩》曰:「隰有樹𣔾。」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「𣔾,赤羅」注曰:「今楊檖,實似棃而小,酢可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徐醉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972頁,第2字許惟賢第429頁,第3字
𣔾,羅也。
段注《釋木》。檖蘿《秦風・毛傳》曰:檖,赤羅也。陸機,郭璞皆云:今之楊檖也。實似棃而小。酢。可食。按蘿者羅之誤。
從木。㒸聲。
段注徐醉切。十五部。
詩曰:隰有樹𣔾。
段注今詩,《爾雅》作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