劇
国语辞典解释
劇剧
jù详细解释
名
1.戏。
喜剧、悲剧、编剧、歌剧、话剧。
2.姓。如汉代有剧孟。
形
◎多、繁。
《荀子 · 非十二子》:“犹然而材剧志大,闻见杂博。”《商君书 · 算地》:“不观时俗,不察国本,则其法立而民乱,事剧而功寡。”
繁剧。
副
◎甚、猛烈的。
剧烈、剧寒、剧暑、剧痛。
动
◎戏弄。
唐 · 王维《洛阳女儿行》:“狂夫富贵在青春,意气骄奢剧季伦。”唐 · 李白《长干行》二首之一:“妾发初覆额,折花门前剧。”
外语翻译
- theatrical plays, opera, drama
- ernst, streng , Drama (S), Ju (Eig, Fam), Aufführung
- pièce de théâtre, scénario, théâtre, opéra, violent, intens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奇逆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竭㦸切,𡘋音屐。《玉篇》:甚也。《廣韻》:增也、艱也。王粲〈詠史〉詩:人生各有志,終不爲此移;同知薶身劇,心亦有所施。【註】言三良殉秦穆,皆知死禍甚烈,不得不爲人用也。
义又,戲也。唐杜牧〈西江懷古〉詩:魏帝縫囊眞戲劇。
义又,姓。《史記・游俠傳》:雒陽有劇孟。
义又,縣名。《集韻》:在北海。
注解
〔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刀部。
〔劇〕字拼音是j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豦、刂。
〔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ù] ⑴ 厲害,猛烈,迅速⑵ 文藝的一種形式,作家把一定的主題編出來,利用舞臺由演員化裝演出⑶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渠力切頁碼第136頁,第25字續丁孫
劇
尤甚也。从刀,未詳。豦聲。
附注徐灝注箋:「疑劇即勮之俗體。」
白话解释
剧,特别强烈。字形采用“刀”作边旁,理由未详,“豦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《說文新附》篆文。《說文》有「勮」而無「劇」。《說文‧力部》:「勮,務也。从力、豦聲。」指事情苦重,奔走盡力。段注以為「劇」所從之「刀」,乃「力」之訛作。「勮」為本字,「劇」為俗體,唐代李陽冰〈三墳記〉碑陽「賊曹繁劇」,已寫成從「刀」旁的「劇」字。《說文新附‧刀部》:「劇,尤甚也。从刀,未詳;豦聲。」「刀」為「力」的訛形。從力,表示盡力、致力;從豦,表示音讀,本義是甚、極、很。教育部標準字作「劇」,規範字作「剧」,從刀、居聲,「豦」改為「居」,是部分改換。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。